近日,
话题#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引发关注,
冲上微博热搜。
缪元颖是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的一名辅警,不过,他还有一个外号“缪博士”。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毕业于香港大学分子生物学专业的博士,还是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省医院联合培养的博士后。
此外,他还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
2018年4月,缪元颖正式以警务辅助人员的身份加入成都高新公安分局刑侦署技术大队DNA实验室,是成都高新公安分局专门引进的专家型人才。
缪元颖加入后,已检验了共1600余件生物检材,参与过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20余起,2019年被评为全省公安系统“十大最美辅警”。很多看似复杂的案情,经过他的检验分析,都变得条理清晰、证据充分。
在缪元颖的指导下,高新分局进一步完善了DNA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规范了DNA实验室物证的提取、检验方法,还增加配备了多种不同功能的DNA检验试剂盒,扩大了高新分局法医物证检验范围,提升了检验能力。
当“博士后当辅警”的消息被媒体曝光之后,引发了网友“大材小用还是学得其所”的热议,缪元颖有华丽的学历背景、多年的工作经验,有多种收入更可观的工作选择,为何要选择做一名辅警?
做自己喜欢的事,用己之所长回报国家社会
一夜之间成为网络红人,缪元颖说:“更希望大家看到我干的工作,不只是停留在博士后的头衔上。”
9 W5 e' s9 u/ E, P: r$ J
缪元颖介绍,法医物证检验和巡警都是辅警,只是分工不同,服务对象不同。他负责的法医物证检验主要是提取一些具体的人体组织进行生物学检验,比如血液、骨骼、牙齿等,亲子鉴定其实也属于法医物证领域。
缪元颖曾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协助侦破了一个十几年前的案件,这让他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在公安系统从事检验工作,其实和以前在实验室差不多,融入不难,前期现场检材可能有些不适应,见多了就习惯了。”
现在罪案推理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一直在升温,缪元颖也非常感兴趣,偶尔也会从专业的角度对影视文学作品的一些情节进行分析研判,但不会深究,因为事关爱好者的乐趣。有网友评价,缪元颖的“人设”本身就像是作品中走出来的人物。
从小就有“警察梦”的缪元颖表示,他所学的分子生物学专业和公安系统中的法医物证检验契合度很高,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刑事技术问题。
“技能可以全部运用,理工科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对分析案情也很有帮助,专业和目前工作完全吻合,能一展所长。”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但是家中长辈在专业和职业规划上十分尊重他的选择,只是学习和生活上要求较为严格。
对于职业选择和职业观,缪元颖称不会在意别人的目光,成都高新分局为他提供了发挥能力和事业发展的平台,他有破案的成就感,而且获得了足够的尊重。“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可以用自己所长回报国家和社会。”
如今“博士后当辅警”引发热议,未来顶尖学历人才进入公安队伍是否会变成标配?缪元颖认为是有可能的,他表示未来法医领域会越来越精细化,越来越需要从业人员的耐心和细心,需要运用最新技术手段,这就要不断学习。
他表示要将自己的DNA实验室进一步提升到全国领先水平,将最新科技发展成功运用到刑事案件侦破中,发挥高科技在新增领域的作用。
高新分局副分局长:和缪元颖一拍即合
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党委委员、副分局长邓罡介绍,2017年刚建成运行的DNA实验室缺乏专业人才,恰逢缪元颖为照顾父母回乡,于是主动联系,诚挚邀请,当时一些科研机构、医院、第三方检测机构都向缪元颖抛出了橄榄枝,但是缪元颖出于对公安工作的热爱,很快就答应加入高新公安。
高端人才加入基层公安队伍未来可能是一种标配
左芷津是中国首位博士警察,也是原北京市公安局刑侦专家,司法部特聘司法鉴定专家,他认为“博士后当辅警”是正常现象,也是好现象。“缪博士专业对口,选择基层公安,可以用他的技术帮助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
1 J F% F# K# B+ `# o5 p$ y: B左芷津表示,警察的很多工作涉及到高科技,需要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加入基层公安队伍未来可能是一种标配,这种趋势主要是两方面原因构成,一是随着高科技的普及,公安的高科技进入实战化状态,对高科技人才需求增大;二是高科技人才增多,补充到基层重要科研岗位,比如法医的基因检测、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优化……只有把高科技和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才能更好解决案件中的问题。
尊重人才,跨专业合作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 w* Y. g$ v# H& N" T3 y, z* a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教授郭伟和表示:“‘博士后当辅警’背后更大的意义其实是公安局可以用更开放的心态认识不同的职能划分,用跨专业合作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
缪元颖的例子成为典型,是否会给各地出台的人才政策一些参考?郭伟和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给予人才足够的尊重,顶尖人才和一般性质人才都应该被尊重和鼓励,并增强相应的待遇;二是转变对辅助性专业的观念,意识到社会治理需要跨专业合作,这样才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
郭伟和指出,看待人才不能带有个体英雄主义色彩,应更多强调跨专业联合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每个专业都有独特定位和优势,也有局限,跨专业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才是更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原则。
(记者:杨昶)、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中国警察网
* h/ G9 R% H% t$ b8 l
$ L9 m9 J9 \: }; X& z
0 H8 H |, R4 h
7 Q- ~" H/ z% s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