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 T: _* J8 U/ i
文|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国际政治观察分析者 胡毓堃
编者按:80年前,罗斯福和丘吉尔共同勾画出一幅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蓝图。80年后,G7峰会落下帷幕,英美签署“新大西洋宪章”。这份联合声明提出了什么主张?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与会国家展现互信协调姿态的背后是联合抗中吗?G7的大西洋盟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部矛盾?我们邀请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国际政治观察分析者胡毓堃为您进行深度分析。
核心提示:
1. G7峰会上拜登和约翰逊签署联合声明,“新大西洋宪章”(即捍卫民主价值与制度等八项原则)映入国际社会眼帘,两人试图效仿1941年8月的罗斯福和丘吉尔,重申英美特殊关系并呼吁世界各国团结起来抗衡他们眼中的“新敌人”。
2. 美国希望恢复自身领导力,英国希望找回大国定位,拜登的爱尔兰血统及当局对北爱尔兰和平进程的关注,同英国对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关切形成张力,令北爱尔兰问题成为英美的矛盾焦点所在。
3. 尽管G7峰会试图为外界展现盟谊再现的画面,但拜登无法掩盖跨大西洋联盟在疫苗捐赠和研发、平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和意愿等方面的内部分歧。德法等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抗中”主张并不感冒,而是更加顾忌近邻俄罗斯的威胁。
80年后、旧约新结:“美国领导力”与“全球英国”殊途同归?
“宛如一股新鲜空气。”
面对记者提问,新婚燕尔英国首相约翰逊如此形容前来访问的美国总统拜登。
作为七国集团(G7)峰会的东道主,约翰逊在其他各国领导人抵达之前,便率先在英国康沃尔郡的卡斯比湾迎来了拜登夫妇,并举行了首次面对面会谈。
两国领导人谈笑风生的同时,两位年龄相差37岁的英美第一夫人则悠闲地在海滩漫步、品茗,甚至和约翰逊一岁的小儿子威尔弗雷德愉快地玩耍,尽显轻松自在。
▎初次见面,拜登与约翰逊难掩激动喜悦,两国第一夫人甚至在海滩边愉快地与约翰逊小儿子玩耍。图源:BBC/GettyImages
也许他已经忘记了,一年半以前,拜登曾公开讽刺自己为“特朗普身体和情感的克隆”。当好事记者对约翰逊旧事重提,请他谈谈拜登如此评价自己“是否公平”,这位“识大体顾大局”的英国首相则顾左右而言他,不断重复大好形势。
如此少见的和谐场景背后,两国领导人不仅试图对外重申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更让一个耳熟但久远的概念重新映入国际社会眼帘:新“大西洋宪章”。
拜登和约翰逊想要复制并发展的,是其传奇前辈们深刻影响世界、但尚未完成的“伟业”。
1941年8月,二战局势仍不明朗,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却开始未雨绸缪,勾画战后和平与世界发展的蓝图。8月11日至12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加拿大纽芬兰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举行了颇为亲切友好的会谈;8月14日,二人签署的《大西洋宪章》问世。
《大西洋宪章》确立了放弃领土扩张、尊重领土完整、民族自决、降低贸易壁垒、全球经济合作、自由世界、公海自由、缩减军备等八项原则,不仅标志着英美两国结为政治同盟,更对战后的国际社会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日不落帝国”的解体、联合国体系的构建、以及北约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
80年后,拜登与约翰逊如法炮制,签署新“大西洋宪章”,提出了“新八项原则”:捍卫民主价值与制度,强化维护国际合作的法律和秩序,主权与领土完整,新科技、新标准、网络安全,集体安全,21世纪全球经济形态,环保,公共卫生。
▎白宫官网发布的新“大西洋宪章”声明列出了“新八项原则”,图源:TheWhite House
值得注意的是,新“大西洋宪章”意识形态色彩更加浓厚,几乎每一条原则都会强调或暗示威胁或破坏力量的存在,而其所指向的是哪些国家也不言自明,就差直接点名了。
80年前的《大西洋宪章》,针对的是法西斯国家和轴心国;80年后的新“大西洋宪章”,依旧强调英美自由世界的领导者,两国试图呼吁世界各国(尤其是“共享民主价值”的国家),团结起来共同抗衡它们眼中的“新敌人”(所谓“挑战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非民主国家”)。
拜登刚刚抵达欧洲,便赶在G7峰会开始之前,迅速与约翰逊会谈、共同发声,可见其迫不及待落实“美国归来”的心情。
而与美国单独再订新“大西洋宪章”,约翰逊和英国政府则可以向国内各政党、公众与国际社会传达一个重要信息:英国依旧是一个不可小视的世界大国,可以在重大事务上与美国遥相呼应、共事解决。
然而,美国试图重建、维护并领导其所设想的国际秩序,是否会得到英国的全面配合与支持?答案远非那么简单。
恢复美国领导力,被本届美国政府视为外交政策的核心利益诉求。在今年3月3日的首次公开讲话中,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0次提及“美国领导”,涉及全球市场、安全、新能源、技术、环保、价值观等,并强调盟友们对此热烈欢迎。
此次讲话中,布林肯更是强调了美国放弃领导力的后果:即“其它国家试图取而代之,但可能不会促进美国利益、维护美国价值观”,或者“无人担此大任,世界陷入混乱”。
而从拜登访欧所传递的信息来看,美国更为担心的自然是前者。
这也解释了美国为何率先示好东道主英国,双方单独签署针对性明显的新“大西洋宪章”。
尽管联合声明展现出双方携手、共同勾画世界蓝图的美好图景,两国领导人也表示在会谈中就气候变化、抗击疫情、英美自由贸易协定、就业、英国北爱尔兰问题与《贝尔法斯特协议》问题上达成多领域共识,但志在打造后脱欧时代“全球英国”的英国政府,并不会真的把自己视为“英美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一旦美国呼吁的一致对外落实到具体行动,英国更会格外审慎。
“全球英国”,不仅体现在主办G7峰会、大搞“主场外交”、抬出英国女王及未来两代君主造势这种象征性意义,更体现在英国以独立自主之身在国际舞台找回大国定位。
无论是积极参与双边与多边贸易谈判(并在6月15日正式宣布与澳大利亚达成贸易协议),还是投身各领域的多边政治、经济外交,包括今年3月正式宣布将外交重心从欧盟转移至印太地区,力图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约翰逊正在快马加鞭地推动其“全球英国”战略的实现。
而“大国外交”的前提,则是英国最重要的关切:主权与领土完整。
拜登启程访欧之时,英国与欧盟正就贸易摩擦和《北爱尔兰议定书》议题再度隔空交火。对于拜登与约翰逊的面对面会谈,国际媒体普遍预测北爱尔兰问题将成为二人的矛盾焦点所在。
别的不谈,用英国广播公司北美事务总编辑乔·索普尔的话说,拜登是最近几任美国总统中最“爱尔兰”的那位(拜登拥有显著的爱尔兰血统)。
无论是否受到这种血统或情感因素影响,拜登曾坚定支持英国留欧。即使在英国脱欧之后,拜登政府也多次强调《贝尔法斯特协议》神圣而不可侵犯,警告英欧边界争议决不能危及北爱尔兰和平进程,坚决反对北爱尔兰地区与爱尔兰共和国之间出现硬边界。
就在英国和欧盟争吵不休时,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便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英国不应低估拜登在这个问题上的感受。
虽然从二人对媒体传递的讯息来看,拜登并未与约翰逊在北爱尔兰问题上出现争执,但从搁浅的《内部市场法案》,到脱欧过渡期结束后英欧多次贸易争端,英国政府并不满意《北爱尔兰议定书》造成英国内部(北爱尔兰和其它地区)的贸易壁垒,英国媒体甚至曝出约翰逊一直希望摆脱《贝尔法斯特协议》造成的这一系列约束。
英国与欧盟的贸易摩擦,以及北爱地区的敏感议题,并非一日之功。《北爱尔兰议定书》牵涉的问题背后,更是互相纠葛的内政、主权与外交关系。一旦英国为了维护主权和其它权益采取行动,实质性损害了美国斡旋下产生的《贝尔法斯特协议》,那么在面对欧盟这个共同盟友问题上,英美便已经丧失了一致行动的基础。
事实很快证明了这一点。就在双方公布新“大西洋宪章”的当日,英国《泰晤士报》则曝光了一则不那么和谐的消息:
拜登指示美国官员向约翰逊递交了外交照会,指责英国在脱欧问题上危机北爱尔兰和平进程,而这种正式的外交谴责,很少在盟友之间出现;美国驻英使馆临时代办耶尔·伦珀特更是在会见英国脱欧大臣戴维·弗罗斯特时,直指英国政府反对在北爱尔兰港口进行海关检查,是在加剧其与爱尔兰和欧洲的紧张关系。
面对共同盟友尚且如此,面对域外国家和多边事务时,新“大西洋宪章”所设想的共同维护八项原则,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实践检验。
远的不说,拜登与约翰逊共同参与的G7峰会与北约峰会,将很快成为明证。
从卡斯比湾到布鲁塞尔:一路开会“秀恩爱”,能否重建互信、“一致对外”?
当G7领导人和应邀参会的欧盟领导人有说有笑,在卡斯比湾的海滩上合影时,西方国家不少人感到如释重负。
+ T8 Y; U. K3 Z0 c
/ J- c0 n- q F3 N! i7 a4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