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期间我们都是住在单位的。这样也是为了更好保障4月1日封控后的人力,怕被封控在家。
不好意思,刚刚才有空接你电话,一直在碰数据、开会(4月1日19时左右)……
我是长宁区华阳街道社区服务办副主任。在这次疫情中,我们设置了一个"疫情防控"的工作专班,下设有后勤保障组、封控数据管理组、卫生救护组等。我在卫生救护组担任联络员。
从3月28日起,我们整个班子,以领导带队,就提出了"以岗为家"的口号,要求我们以自己的单位为家进行封闭式的管理。这段期间我们都是住在单位的。这样也是为了更好保障4月1日封控后的人力,怕被封控在家。
4月1日早上6点40分,我就接到了我们居民区书记的电话,说有一个38周的孕妇羊水破掉了。这个孕妇家属已经打了120。
接到电话后,我们救护组的同志立即骑着电瓶车赶往现场,居民区的书记也在第一时间赶到孕妇楼下,差不多跟救护车同步到位。
然后,我们配合医护人员把这名孕妇从家里接出来了,送上救护车。最后,目送他们离开。整个联动处置的时间差不多只有15分钟。这是浦西封控后,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需要处置的案例,能这么迅速解决,我们也是很欣慰的。
医护人员将孕妇抬上车
当然,我们后续也跟进了该孕妇的动态,知道她被送到了定点医院长宁妇幼保健院。
事实上,我们这个卫生救护组从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成立了,且一直运作至今,应该有800多天了。
在这次疫情的封控中,我们卫生救护组对接的是卫生条线,所以核酸采样和绿色就医保障方面的工作就纳入到我们组里运作。
在这轮3月份的疫情起来之前,我们的任务更多是保障入境人员和次密接人员的居家隔离工作,以及阳性病例和密接人员的闭环转运。这块工作都是我们组里统筹的。
3月27日晚上,上海宣布从3月28日5时起浦东开始封控,然后4月1日3时起浦西开始封控。
第二天,我们街道就专门成立了一个"新一轮核酸采样"的工作专班。这个专班由三方面力量构成:
第一,是街道层面的统筹工作。比如,我们卫生救护组有16个人的团队保障辖区里118个核酸采样点,能够覆盖到华阳街道约六七万人口。
第二,是我们社区的卫生中心,专业的医疗团队组成一个专班组。
第三,是我们的21个居民区,每个区配备了绿色就医的专员,只要涉及医疗相关的问题,就可以找这个专员和他所在的工作组。同时,街道卫生救护组也启动了24小时轮班制,与这些专员对接,确保4月1日浦西新一轮核酸筛查开始后,时刻有一支医疗服务保障力量待命。这个"新一轮核酸采样"工作专班其实运作了我们区里3月中旬开展过的一次大人群的核酸筛查。当时,其中一个采样点就设置在我们华阳辖区的龙之梦后面。我也参加了连续两天的工作,我们开设了10个工位,大概采样了七八千人。
赵顺怡(右)和同事在核酸采样点
后面,我们又开展过两轮的全员的抗原检测。
3月31日之前,我们对一些有基础疾病、慢性病的居民进行分类分标签管理,通过居民区和社区医生两个渠道提醒他们一定要提早去配药,提早备足所必需的慢性病的用药,以确保封控期间尽量做到足不出户。
对于处在"7+7"或"2+12"封控楼道而不能外出的居民,我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提前将居民所需药品送至相关居委,由社区"大白"送到封控楼组。
也是基于此前几轮核酸筛查和抗原检测的基础,我们对华阳街道各居民区已经完成了详细的居民底数排摸,同时也将核酸筛查期间需要血透、化疗的病患和孕产妇的就医需求进行登记,建立就医信息库。还有比如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等。
这些人群都是我们的重点关注的对象,也是发布会上经常提到的人群。
走访社区居民摸清底册
底册清了之后,我门才可以去备车备人,安排相应的转运机制。比如,通过排摸,我们知道了哪些居民有自驾车可以自行前往,哪些人需要政府街道这边安排车辆等等,至少要保障好1号到5号期间的转运力量。
小区封控期间,居民有就医需求可以通过几个渠道联系,包括拨打居委会电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话、街道城运中心诉求平台电话,我们卫生救护组就像一个枢纽,梳理各方汇聚而来的诉求。
赵顺怡所在的卫生救护组就像一个枢纽,梳理各方汇聚而来的诉求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反复向居民强调,第一时间一定要打120急救电话。在120运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启动自己的转运机制,等于是一个双保险。
4月1日这天处置完第一个孕妇没过多久,又有一个孕妇需要转运。她是怀孕只有10周,下体出血,也是通过居民区打电话给我们。
这个孕妇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小姑娘担心刚怀孕出门不安全,就一直没有出门做过核酸。因此,她的健康码是黄码,120不接。
但她的抗原检测都是好的。我们立即启动了自己的转运机制。区里协调了区体育局的力量来帮助我们,派了车和护送人员把她送到了长妇婴。
同时,我们也和医院保持联系,那边的医生很早就等在门口。
此外,如果自行前往就医的居民,只要的确有必须在封控期内的就医需求,居委会都会开具相应证明,清楚标明就诊日期。同时,我们也会跟踪车辆的行驶轨迹,当天除非有要留院观察的需求,不然一定要回小区。
我们也是希望通过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尽量保障疫情期间,每个居民的就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