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冬妮娅 于 2011-10-13 12:07 编辑 & f2 z- x+ B+ b( o$ V* s
' C: L& y, w& r; F$ x6 ?8 u" v“某些念头,你千万不能动,一旦动了,就如同推倒了第一张痛苦的多米诺骨牌。”相信100个想私奔的人,看了李福寿的《私奔日记》,有99个会彻底放弃。 . Y. y8 p! ~/ }7 R6 L- |
2011年5月,微博上最红的人叫王功权,作为知名投资人、有妇之夫的他,公开发微博称自己和一个叫王琴的女人私奔。一时间,唾骂、质疑、同情、艳羡……各种复杂情绪夹裹着复杂的人性,生生把这个私奔事件熬成了一锅辛辣刺激、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的怪味粥。
, z+ s5 R+ z: _8 ?9 D: j8 m' g7 ]一个月后,就在人们正习惯性淡忘此事时,一个叫李福寿的男人带着一本叫《私奔日记》的自传出现了,再次给“私奔”这个词烙上了滚烫的温度。李福寿,前湖北省云梦县文化局长,14年前,放弃公职,抛弃结发15年的妻子,离开72岁老母和年仅13岁的儿子,带着一个叫雅丹的年轻女孩私奔。 6 E# m( l- y6 K# d+ R: U
“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故事是,儿女忍受不了父母和封建家庭的压制而私奔。现在儿女们在家呆着,父亲私奔了。”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语带调侃,两个身居名利高处的已婚中年男人宣布放弃一切和情人私奔,本身就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意味。只不过截然不同的是,高调微博直播私奔的王功权后来“回家”了,出书记录私奔的李福寿走上的却是一条不回头路。 0 }+ ]/ j- B# Z1 V
他就是《来来往往》的原型 % B! @7 ^( G- m7 _1 N. `
“自登上飞机舷梯的那一刻起,康伟业把世俗的一切都留在了地面:他的存款、公司、生意、家庭、亲人……他不再是老总,不再是儿子,不再是丈夫和父亲,他只是一个大情人。”
, ?' Q! E6 a1 x0 G7 N; q6 T2 L0 t5 V1997年,湖北省云梦县文化局长李福寿的私奔事件,如同在这个小县城投下一枚炸弹,刺痛了每一个人的神经。时任湖北省作协主席的池莉听说了此事,还以他为原型写了《来来往往》一书,最后被拍成电视剧轰动一时。
) A$ c$ f v# [+ y1 V+ g& u“这是我做的最大、最对、最错、最出格、最轰动、最出洋相的事。”李福寿直言,说不后悔除非不是人。但生活的轨迹无论对错,都无法复制和重复。
% K, R# W) J; P% f: X9 D7 M0 Q1997年6月6日,天气晴。“你和那个女人怎么回事?你给我说清楚!”当着李福寿同事的面,妻子失控地喊叫道。他的头“嗡”地一下大了。自己多年来树立的威信和口碑就在那几秒钟里跌得粉碎,一切都在妻子的爆发中寿终正寝,所有的退路也仿佛瞬间坍塌。那块他最担心的悬在头顶上的巨石,终于翻滚了下来。 1 `+ h% k( x0 J' \
死皮赖脸,赔罪,求饶,就差没下跪……“要离婚可以,必须赔偿30万元!”面对李福寿的离婚要求,妻子仍试图挽留,她知道丈夫无论如何拿不出那么多钱。
6 ?6 s9 `' u0 U8 e“回想起来,我娶了她,也害了她。”愧疚让李福寿抬不起头,外面的风言风语又使他如坐针毡。“我准备放弃一切出走,你愿意和我一起吗?”绝望中,李福寿拨通了同在文化系统工作的情人雅丹的电话。他们确实已经好了一阵了,故事并无太多新意,拿当时已年近四十的李福寿的话说,年轻的雅丹让他真正找到了恋爱的激情,对他具有灵魂的穿透力。 2 e- o m! i' t* a* R3 J& @; r
“愿意,你到哪,我就到哪!”雅丹毫不迟疑答道。“如今想来,一是她太过年轻,受不了压力;二是她可能以为出去是件好玩的事。”无论如何,雅丹的应允在当时成了李福寿决定私奔的最大支柱。
* u* Y7 ]5 Z5 K+ _% L! E$ E放弃一切私奔,对一个男人来说,既是绝望中的狂欢,也是自负和自私交织的爆发。时任云梦县文化局长的李福寿,一步步从贫家子弟走上来,有异于常人的信心,相信自己很快就能从头再来,东山再起。而对妻儿家人的伤害,则注定将成为他一生的枷锁。
- ^$ g9 b6 L+ r _$ r* [ q你不答应我,我就哭 ! r% A3 O( p0 \. ?
私奔到厦门第二个月,雅丹就怀了孕。年近四十,又带着私奔的印记,四处求职无果,李福寿那曾经如山般高的信心很快坍塌到了谷底。带的钱很快用光,没钱租房,两人只好赖在他好不容易栖身的一家物业公司的办公房里。最穷的时候,只剩20元钱,看到一瓶花露水,会把它看成一天的生活费;电视机,那是三个月的生计;哪怕是一元钱的扇子,也会想到可以买3个馒头找回一毛钱。为了无意中从裤子里掏出的久远的5元钱,李福寿竟然能热血沸腾,说不出什么滋味。 f/ N) F2 f& \) [0 ?
人在哪,命就在哪。这句老母亲的话得到残酷印证。 : Q' O v$ w$ {$ v9 S- A
“在我们新修好的宿舍旁边,还有些没有维修的猪圈,一些盲流未经许可就搬进去了,你也可以去住。”物业公司某总对李福寿赖住的行为很不满,明摆着叫他滚蛋。和拮据窘迫的物质生活相比,无止境的心灵失落与失衡,更是蚕食着他所剩无几的信心和自尊。 - \6 u$ a; L4 N1 ]0 m7 X: u
找了处租金低廉、几十个租户共用一个水龙头的房子,李福寿带着怀孕的雅丹逃也似地搬了进去。正是冬天,半夜醒来,李福寿发现雅丹蜷缩着瑟瑟发抖:“你把我挤到墙角去了,又冷……”突然地,她就嚎啕大哭起来,这场痛哭显然已经压抑了很久,整栋楼都听到了她悲戚而伤感的哭声。李福寿当然明白,冷只是一个导火索,他呆坐在床上一言不发,他没有承诺的底气和勇气。现实的寒冷令一切抚慰都是徒劳。
: f3 X) N" j; I2 k( T: D& c靠朋友接济,李福寿和雅丹租了一个小铺面开起了小卖部,两人就住在里面。可堂堂文化局长做起生意来却相当笨拙。小卖部只能用惨淡经营来形容。
7 l+ \" q+ c: n+ [9 F8 G1998年4月29日,女儿降生……5月3日,李福寿在日记里写道:云梦县的李福寿是什么人?跑腿的事别人做了,自己动动脑动动嘴,事成了;出门坐车,吃饭不是餐馆就是回家吃现成……今天我做了多少事?守店,买菜,打杂,洗衣,做饭,送饭,护理产妇和孩子,夜间陪坐……
& Y' x3 b2 [" x; ?; ]! U) p女儿的出生,使得两人的生活更加窘迫,但也给了李福寿一丝人生的暖意和信心。他又开始鼓起了为儿女创造良好生活条件的勇气。然而,生活并没有那么快给予李福寿谅解。1998年7月1日,不得已,他让雅丹致电家中要钱。“我想买两个背心。”雅丹的胸罩又旧又小,带子都断了。“能不买就尽量克服一下。”李福寿随口说。“你不答应我,我就哭。”言罢,她面带笑容,眼泪却夺眶而出。
9 U& g( e, r8 b. r& Z! M; f; K李福寿直言,那段困苦的日子全仰仗雅丹对他的爱和天真的女儿得以熬过。 7 z5 X3 f. m' N8 p! a
走了一条混蛋的路 $ X& p! J4 u$ _6 A
1997年6月18日,李福寿永远难忘离家的那天。“回不回来吃饭?”李福寿出门前,72岁的老母亲问。“不回,我走了。”母亲专注于择菜,没有抬头。他强忍泪水走出家门,从此踏上了一条充斥着悔恨、难堪、煎熬、挣扎、挫折、窘迫的私奔之路。拿李福寿的话说,这是一条混蛋的路。
5 q3 I6 G' q. Q4 |1 ] V7 w1997年10月,李福寿曾回家看望母亲,跪在她面前乞求原谅。老人举手欲打,手却始终没有落下,满腔的委屈埋怨汇成痛心疾首的一句:“你们在外面过得好不好?”
7 V% k' |. P8 ]/ B6 J然而,三个多月后,老人就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她想给李福寿寄钱,取钱时被人用假钱换去了真钱,回到家便天天找钱、数钱。“妈疯了,你儿子也常常一发呆就是半天……”电话里大哥的语气像打枪,枪枪命中李福寿的心房。 2 ^( ~: E' D1 y: ?/ x7 M' a* O0 v
私奔以来,即便生活窘迫,李福寿总是想法给母亲儿子寄去生活费。然而,这并不能换得他的心安,私奔无疑将他的亲人推到了水深火热的深渊。 3 ?/ P) b8 Y _) q* s- y
妻子曾带着儿子找来。“你不要以为你有多么重要。你这么没有责任心,就不该生我。”李福寿无言以对,只觉得街上的汽车都瞪大眼睛在谴责他。
- c7 _/ l. k. R) E妻子仍在做最后的努力,希望他回去重新开始。“覆水难收,我对不起你们母子。”李福寿垂头低语。妻子默默坐在那里流泪。那天正是除夕,处处都是团聚的灯火,李福寿一家却在啃噬家庭破碎的苦果。
( q& y! q! h3 X+ e# q1998年3月2日,李福寿回到云梦离婚。邻居告诉他,他儿子请了假,明天准备和母亲一道出庭。李福寿的二姐帮忙叫来了儿子。14岁的孩子大大咧咧地坐下,跷起二郎腿,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反复骂自己的父亲,薄情,脸厚,不如去死……李福寿只觉得阵阵悔意和悲凉,自己远远低估了带给儿子的伤害。
- }- o" b/ W$ S8 }( q0 n E1998年3月9日,法院。妻子同意了离婚,条件是孩子的抚养费必须一次性付清,直到大学毕业,共计56000元。 7 w# A0 D7 v+ w# m# d4 [
1998年3月31日,李福寿从表姐夫处得知,母亲已于两周前故去。放下电话,他咚的一声跪在地上,泪流满面。“让母亲不得善终,此恨此悔至死难平。从此,叫李福寿的这个男人在云梦彻底‘死’了。” ; e. t, H' _ X; r# ^& c$ W
迟来的救赎
, u7 s. v7 H( L! N7 M/ H1999年5月底,李福寿正式离婚并与雅丹结婚。随后,一家大型国企接纳了他,并通过“人才引进”把他调入厦门,雅丹也在中小学培训方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从这以后,他们的生活才逐步稳定下来。
8 y9 q: f3 ^3 l4 m. }; G怕影响儿子女儿,关于他们,李福寿始终不愿多说:“能出这本书,就可以反映出我们父子今天的关系。”李福寿1999年调进厦门,按政策可以带一个户口,他没有带现任妻子雅丹,而是把儿子带进了厦门。高中毕业后,儿子到厦门参加了高考,并在厦门上了大学。四年大学期间,李福寿经常到学校去看他陪他,直至他毕业后找到工作。他努力尽着一个父亲的职责,试图弥补曾经造成的伤害。
6 o6 m, O$ v0 |( v. E夫妻不再是夫妻,父子却始终是父子。成年的儿子每年至少与父亲团聚一次。一些有关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事,李福寿会打电话征求他的意见。父子关系的重建,似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转折点。只是,两人在一起时很少谈及过去,总有一些东西已经发生改变,并不需要一直被触碰。 : b- F1 }' N" A: `
“我把良心放在公众面前拷问。”李福寿说自己出版《私奔日记》的初衷,是还原事实,向社会、向亲人忏悔,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样本。 , t0 H5 M9 y7 w8 G, A ]' h
至于正好赶上王功权私奔事件的热浪,他解释道:“完全是巧合,《私奔日记》早就酝酿准备了好几年。”他甚至对王嗤之以鼻:“我第一个在微博上说他在炒作。如果是因为感情,他是不会回去的。王功权最后回归,在我意料之中。” 2 W3 m% ?0 _. h, O7 W* {" v
在李福寿意料之中的还有即将到来的新的口水风暴。《私奔日记》上市第一天,他就遭遇了厦门首个“反小三联盟”的强烈抗议。他坦言“有点怕”。他在书中尽力隐去与孩子和前妻的相关信息,“现在舆论很可怕,我很担心再次伤害亲人。”
" v% H* ?% ]1 E: }8 w, e# ~. v1 L现妻雅丹对出这本书并不十分赞同,完全是为了支持丈夫的创作、尊重他的心血而同意。《私奔日记》的出版,无疑会让她和亲人再次面对难堪的局面。
4 [3 s. e5 [; ?3 F8 h) {“爱没有错,但当爱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就请三思再三思。”李福寿不奢望能求得谅解,他只想用自己的经历对人说:这个世界是可以商量的,不必铤而走险,极端从事。(文/范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