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滴 于 2012-10-20 05:36 编辑 5 n/ U* }7 B& m% s
( ?8 r/ y( P% n0 I
马冬晗、马冬昕硕士毕业合影照 7 S+ i2 F1 [; k/ t: }
6 d$ W2 m5 b2 z5 s0 D清华学霸姐妹花
7 T' m7 O0 F9 [' e$ b) w# s& U) \0 Y& [& e f# }
5 f, ?6 P8 i1 ]. N y; r9 r 最近,网上一张清华学生马冬晗的学习计划表和精彩的答辩视频被疯狂转载。马冬晗的双胞胎妹妹马冬昕也是个传奇,两人被称为清华大学学霸姐妹花。
: ^- [1 E% O" ^6 G
' J9 R5 ~7 g, ^/ i5 a: k9 Q (上图)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之所以走红网络,是因为这张周计划学习表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学习任务:“复习几何”、“自习大物”、“听CNN”等。每天除了午饭和晚饭时间,几乎全与学习相关。除了周末,马冬晗每天只睡5个小时。她被网友送了一个外号,名曰“学霸”。; B j6 B' ]+ d( ^& F Y( x
. ~+ n* u9 k' S/ M: Y4 e. @/ x 计划表的主人就是马冬晗,来自清华大学,就读于精仪系博士一年级。她是清华特奖答辩全票通过者,大学三年学分第一;她还是学生会主席、辅导员。有人对她膜拜,也有人说她读成了书呆子。但她对别人的评价并不在乎。引发关注的,还有她的双胞胎妹妹,2008年与其同时保送到清华,现被保送直博,还当选了海淀区人大代表。1 F8 y# @2 Y& |3 x4 ~
+ k& P. H" U0 A* R* x. w 一段《清华大学特别奖学金答辩——马冬晗》的视频于11个月前被上传到网络,近日被网友疯狂转载,从视频中我们看到,是精仪系的马冬晗在进行特别奖学金的答辩,她的多门功课都超过了95分。视频中出现的《一周时间安排表》上,密密麻麻的学习时间安排让网友惊叹。视频中,马冬晗表示,她为了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每周制作计划表,并提到最难的不是制作计划,而是执行计划,这需要极大的毅力。在学习表上,还可以看到她写的“加油”等给自己鼓气的字样。
' R. H8 T( {7 E( w! [8 A$ r8 h: `, d8 ~
许多网友感叹:“她们比国家领导人还忙”、“深刻感觉自己连呼吸都在浪费时间”。在一连串的惊叹之后,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关于“学霸”的争论,一名网友甚至惊呼:“学生们对这对双胞胎姐妹的关注度已经超过了莫言。”
3 b0 z; \8 W Z6 h( w
`5 P5 g' V7 T6 J8 ] 马冬晗,1989年11月生于大连。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博士一年级。马冬晗说,她是从妹妹那里学着制作周计划学习表,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一直到大四毕业,每周都制作学习表,目前都还保留着。表上的每一天、每一小时都注明了是如何度过的:每天6点起床,6:40开始自习,白天除了上课和吃饭,其余大部分时间用来自习、听英语,凌晨1点才上床睡觉——连周末也是如此。每天结束时,马冬晗还对自己做出总结,例如“微2要钻研”、“我要对目标负责”。
7 b/ L8 x; e# X. M2 v( Z# J7 Q9 D3 A清华大学称,2011年12月17日,清华举行当年度特等奖学金公开答辩会。当时同读大四的精密仪器系马冬晗、化学系马冬昕姐妹俩都参加了答辩。网上这段视频是答辩会的现场录像,不知何时被传到网上。最终,姐妹俩分别以答辩第一和第三名的成绩荣获特等奖学金。清华大学宣传部的老师说,姐妹俩并不是一入学就成绩一流,大一时,她们都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学习瓶颈和成绩低谷,在机械制图等课程上遇到过困难,这份表格就是马冬晗发奋图强的见证。 ; G$ E% G8 K1 B, p! \7 e
妹妹确是海淀区人大代表
( W" D; a1 j% |* `. h2 w) B! r; x/ _: [# K" k$ H
在学霸姐妹的履历表上,还有大量校内校外的社会工作和文体活动,妹妹马冬昕甚至是海淀区人大代表,被网友称为“不愧是又红又专的清华人”。海淀区人大常委会证实,学霸妹妹马冬昕确实为海淀区人大代表。
2 D: @5 F$ T' T, h
马冬晗双胞胎妹妹马冬昕去年底当选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
. T E& N; G1 l5 j- X4 ^& v% s; a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姐姐马冬晗还担任精仪系近些年来首位女学生会主席,还是系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排球队队长。她写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不仅发表在清华新闻网上,还担任迎新晚会主持人;武能跑完半程马拉松,在清华2011年乒乓球赛中摘得女子单打铜牌。她还担任过系“春蕾”实践海南支队队长,带领队员赴三亚进行支教。
. Z' I6 e2 J3 N" g
2 H$ s& N% k9 v$ T 妹妹马冬昕本科就读于化学系基础科学班。她担任过校学生会副主席、系学生会学习部长、班长,去年她还当选了海淀区人大代表,花费了大量时间参与社会工作。从小喜欢军人的她在特等奖学金答辩时表示,要投身国防科技事业,为科技强军添砖加瓦。$ N# r0 a3 l# F9 @2 Q! r( w$ R
学霸姐妹花在乒乓球赛上的获奖照片
- C. ?- t) v+ ]5 t
- S7 s7 D, J6 Y$ z2 R$ H* k 谈到打乒乓球,这可算得上马冬晗和马冬昕的又一个传说。高二之前,她们俩从没摸过乒乓球,一次通过电视观看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姐妹俩被乒乓球吸引住了,便请曾打过乒乓球的妈妈陪练。“我们平日没什么时间玩,不过半年后,妈妈就不是我们的对手了。”
; P/ N+ y ]( Q k) x$ K 到了清华,姐妹俩的乒乓球球技也突飞猛进,大三时,姐姐打进了清华大学2011年乒乓球单项赛女子前四名。马冬晗笑着说:“其实,妹妹的球技与我差不多,只是她比较悲催,经常在比赛的第一二轮就遇到了强劲对手,提前出局。”
& J$ R2 m w V" O! L 平时,马冬晗和马冬昕在一块儿打球,每当学习新的球技,马冬晗总是取胜多,“我学会的球技会变形,一旦姐姐学好了新技术,她就很稳,无敌了”。打了那么多场比赛,她们俩从来没有交锋过,“我俩本可以在半决赛过招,那时的比赛肯定很好看……”没等马冬昕说完,马冬晗抢过话说:“我俩都了解对方的球技,场上的比赛肯定有很多个回合。”
+ F5 L9 W6 m4 g- ] 没在乒乓球比赛中过招,她俩并不认为这是大学四年的遗憾。“我的大学生活没有遗憾,前不久,作为化学系女子排球队队长,我们获得了乙组冠军。要是没有获得冠军,我就有遗憾了。”马冬昕说。 ( o+ `" J! ?" j; h4 |' N
对待学霸姐妹 网友三种态度
8 G! n, y9 x; y1 @7 t) W8 ^% H1 {' E2 H% o0 \9 [
6 z7 Q# k0 z- [- n7 T- S* s) y
赞叹/ ^. r8 R; i' _ f. \
6 x: W" p/ v, z( Q# y# G; {' N
有网友指出,一对孪生青年,而且是姐妹女性,而且长相如此漂亮,而且都在中国最高学府学习,而且学习成绩都如此优秀,而且各方面还都如此全面,“又红又专”,既是学生干部,业余生活又很丰富,爱好运动,网友很多,并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为人又低调平和……真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世上罕见啊!像这样的人不红那才是怪事。
& D) l0 o+ F5 `! A. N3 F& m E% I( K: l
不用说,她们的天赋非常高,非常聪明,又非常勤奋(但“一周洗一次澡”的传闻自然不可信,洗澡的时间她们还是挤得出来的);作为理科生,在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时间安排有条不紊,像计算机一样精确而有条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活得很用心、很专一、很纯粹、很科学。在当今大学生普遍学风较差,学习不努力,不把上课当回事,浑浑噩噩过日子,混文凭的时代背景之下,马冬晗、马冬昕姐妹俩学习态度如此勤奋,学风如此纯正,成绩如此优秀,表现如此出色,是应该肯定的,值得大家学习的。
T* b$ Y8 Y( @4 r
2 O4 D5 S9 {( d( @ 质疑' D" Z/ F. W5 B! c
* x" c( V+ h+ c& ? V' I
当然也有人提出异议,比如说,她们一味地光会学习、光知道老师教的那些东西,哪有时间思考,哪有个性?如此机械化的生活,单调刻板,没有休息、没有玩乐,有什么意义、有什么意思,真的可取吗?又比如,在清华上学、门门功课95分以上、拿奖学金、学生干部、爱好体育……这样的学生就是真正优秀的吗?真正的优秀,应该是有见识、有创造、有成就。, j/ ?4 ^8 p; q' x* Q
1 V9 e0 q7 A$ Q5 ` 调侃7 e. `) l0 i# I0 ]5 Y5 @
" L5 f: U, c9 z# B1 }
网友们看完后评论:“比国家领导人还忙。”“深刻感觉自己连呼吸都在浪费时间。”- `* B0 T" r7 Y6 P" j5 F, L4 |
( h; K+ H! G5 E% r: e# U' T 网友跟帖摘录
2 T O6 z4 \# {3 a4 u ■小余:我很好奇她们的家庭环境~
3 f: u5 p- k' A) l0 p; J8 h ■小康:为什么网上要大力宣传这些材料呢?% h) m& E& F4 I0 O4 h3 p
■小谷:那么多活动,她是怎么做到的?
; x; ]% x$ ~; J ■小贾:真心好奇……我觉得不睡觉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吧……别说复习了,就算参加的时间似乎都超了……每天泡图书馆还考砸的人伤不起啊!; S9 r8 V/ J% x/ y( @* H% {
. g3 H# e. b% ?; p! P& a
; M5 a$ U$ {- N- A/ I+ O5 k
! |# X2 a, E2 d$ r/ Q4 w; k% Y) e- L* S
2 D. T( n1 u4 P# o/ }9 I+ Q, _! r
面对网上的火暴和媒体的关注。马冬晗说:“清华有的院系请我们去交流,我们都去了,帮助年级同学我们没有意见。但有的电视台邀请我们参加一些活动,我们拒绝了。”。姐妹俩都有些担心:“我们只是学生,不是公众人物,以后都搞科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希望太高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