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1-1-22 23:36 编辑 ! m2 p" ^" r6 c1 a
& C' A$ [& O/ b7 b2 N 食人间烟火,都有七情六欲。“七情六欲”常被人们挂在口头上,但在耳熟“七情六欲”这专有名词的同时,是否“能详”其内容呢?!实际上七情六欲在不同的门派、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阐释。儒家的七情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而中医的七情则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佛教的“七情”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人在正常时候,七情是相对稳定的,是人与外界交流所表现出来的,指挥人与外界的互动。 , u, n6 }- m- C9 P1 X& r( Z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歌曲为证,歌名就叫《七情六欲》,歌手李翊君,他既婉约又低沉,既缠绵又及激昂地唱道: 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断肠。 无力去原谅你背叛, 算了吧 反正有你更孤单。 你不会知道遗忘有多难, 给你的心不要你还,痛不要你尝。 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 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 七情六欲打翻, 笑着哭,哭着笑去想你的模样。 走了吗,走都哪里都一样, 你不肯搬出我心上 断了吗,断了见面想不断, 为何我总是为难我的慌....., 尽管具体的“七情六欲”是何物,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人人皆弗能免也! 由此观之,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但人与人并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同。正因为如此,如何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就成了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气象万千的话题。 在中医的“七情”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我们知道,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关键要在驾驭情欲之舟随波逐流的时候,如何把稳舵。要清楚地认识到: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故善养生者,宜注意情志调摄。而过激的情志,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 情志伤肝: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情志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疾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年老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喜伤心的病例。 情志伤脾胃: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情志伤肺: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红楼梦》中,多愁善感、悲忧伤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的证明。 情志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其可致人于死亡。 俗话说: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这是一首宋朝著名诗歌,看上去只是描写四季风花雪月,实际上很贴切地表达人们内心变化无常的心境。如果心态平和、情绪稳定,那么人生每个阶段都是美好的。切记:“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