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积分
- 59
- 获赠鲜花
- 579 朵
- 个人财富
- 234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1-7-31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钟枚生:我的无罪判决书迟到25年 & q5 O8 ^+ z/ l3 _8 |
" d9 m0 a& y p上世纪60年代因“集体盗粮罪”服刑10年,去年发现1985年已被平反;现向法院提请国家赔偿 3 ?5 I3 y' I3 t* n9 k+ ?
1 r) b" u+ c) f钟枚生 1942年出生,湖南沅江农民,曾是大队的仓库保管员,50年前卷入集体偷粮案,被判刑,一直生活在“劳改犯”的阴影里。
8 J9 |* t+ w J3 Y( v
8 }& p( c6 s, d: G q■ 对话动机0 T, N$ h3 ?9 ^/ f5 f$ Q' \$ j
2 L4 I1 G, D4 R# x8月21日,钟枚生再次去沅江市法院,询问自己所提请国家赔偿的事宜。7 ?% G) t* Z8 _/ Q7 y
3 A# I; E7 G. \( M% c
钟枚生曾于1960年,因“集体偷粮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他认为自己没罪,在此后的50多年里,不断提起申诉,一直未果。直到去年,钟枚生在沅江市法院查档案,意外发现自己早在1985年,已被改判无罪。欣喜之余,他为自己多背负25年“劳改犯”的称呼而悲愤,遂向法院提请国家赔偿。2 e( T1 c# n: i0 ]) Z
1 ]) h% }7 `$ R6 V- U' H
钟枚生认为自己一辈子活在“劳改犯”的阴影里。他说自己好强,但很多事情,他都输在了这个身份上。
- | E0 ^& a; u- Q
% \ ~2 o7 Y+ @$ r9 S“我看到他每天不停地唉声叹气,这是他的心病。”钟枚生的小儿子钟天安说。
- }& i& a2 }' }) @* Z
0 |5 k2 s7 Z0 ^: c, T钟天安是在2010年4月12日,陪父亲到沅江市法院查档案时,发现一份1985年的刑事再审判决书,判决书宣告钟枚生无罪。而在1960年,他因“集体盗粮罪”获刑10年。. S# Q' p! ^, L8 U8 ^" @, A
! f# f/ C8 E0 h
“如果早点看到这个无罪判决书,也许我后半辈子就要换个样子了。至少不会被人歧视、被人欺负。”已经69岁的钟枚生感慨道。: E) ?8 z0 e7 @/ `
: ]7 k2 D+ N6 @/ y
“50年没停止申诉”
7 _2 U/ a- m+ ~( `: ~6 l& |7 y/ P0 i; O5 J% V5 c; _2 h3 [
新京报:去年4月发现自己的无罪判决书,为什么最近才递交申请赔偿?9 c7 [: A3 W+ r" A; N+ s
( X, ?8 I0 |) @+ ]钟枚生:当时就递交了,但法院一直没有回应,8月2日是去再次递交。- ^3 F9 d& L. q. S2 n
* r1 ]/ d8 j/ x \( u$ _* @新京报:听说你从1960年入狱到现在,一直在申诉?0 J m6 `9 n$ ~5 I8 s- {8 I' I6 k: Y, |
& z+ y( ^, M/ f3 Z: A- h钟枚生:50年了,我没有停止申诉。从进监狱开始,我就开始写材料,但是一申诉就被批斗。到了1963年,一个分队长看了我的材料和档案,相信我是冤枉的,就支持我申诉,后来也没有结果。* V0 e+ a0 [+ c; |$ J
( X/ D5 v5 M* {* M, C, \( L新京报:出狱后还做过努力吗?% H7 t& |4 I8 l; R X# T
9 `9 R$ G. K) p4 ^
钟枚生:有啊,我找了平反办公室,他们让我等,一等就是几十年。后来我结婚了,有了6个儿女,他们要读书、结婚,操心的事情多,我的负担也很重,没有多余的时间,不像以前那么积极了。
) ~! ~$ w8 A* ? b3 s1 r+ w5 |# Y# ?. b. C
新京报:后来为什么又申诉了?
% S# l" Z) W% D6 P; ^( l6 r* ]- I' ^3 w- f" M8 z4 ?% A5 R# ?, D
钟枚生:等我最小的儿子也结婚了,我就没什么负担了,可以再申诉了。而且有一件事情激到我了。2008年,我跟邻居争宅基地,已经争了好几十年,是历史问题,有一个镇里的干部过来调解,他说我是服刑人员,不该多事,我一下就恼火了,觉得这么多年人人欺负我,瞧不起我,我一定要证明自己无罪。
9 \& C9 ^1 @3 z" d+ I9 t* \2 E: |1 F6 j8 b2 E
“没盗粮,被判10年”
1 x9 M, c: V- U) d1 O$ Z% c7 k8 x4 V: i% C3 x `4 q' x4 Z1 v
新京报:50年前,你们大队为什么说你偷粮?
9 T2 F; \: n5 H8 r( o. I
8 z1 c; U2 d5 P" r钟枚生:1960年,我是大队里的基层骨干民兵和仓库保管员。我们生产队长,姓冷,年底的一天,他让我和另一个社员转移几百斤粮食,堆到别的地方,后来公社就说我参加了“集体盗粮”。$ |9 N$ T3 B) ]2 j6 \) J
5 |/ n. {3 N# ?6 ?' C! n4 {- V新京报:你不知道当时的转移就是偷粮?
* z/ s5 u2 X U, `, j2 u* Y& [/ O6 Q R1 s
钟枚生:当时是队长说什么我就做什么,也不知道转移的粮食要干吗。+ k% d- _8 f5 }; {8 ^- |5 x
U! @8 e, [7 p+ u a' N. V# s新京报:1985年的刑事再审判决书上说,你分得不多,且因生活困难,可不以犯罪论处。当时你到底分没分到粮?% G6 W) n. t3 q, O
( R* F2 F2 K$ w8 l3 Y+ H+ U钟枚生:我一颗粮食都没拿。和我一起运的人可以证明,但他们都怕被卷进来,现在去找,他们肯定不会给我作证。7 n" V0 s2 _' d5 b* v0 ~& I
8 ], s0 ?! [. ^& E+ ?' r新京报:“转移粮食”的事情怎么被发现的?0 i: `+ M' h" [' Z
& x- |, H7 V( p9 } i5 K; C+ v
钟枚生:那时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饿的受不了,有45户社员利用送粮之机,盗粮1512斤。公社发现后,开始追查。
; o r" w, Q6 ^+ |0 J8 r v6 t/ q$ @% V; _* E4 G' Q# m* G
新京报:怎么会追查到你?
! g: E. V3 S9 M3 v6 G) \6 p
\/ `4 b% V9 }+ _. H* m+ g( v钟枚生:他们说我是保管员,必须负责,把我抓到公社食堂去审判,公社社长说我们家的成分是贫下中农,不好判,他们就把我父亲的成分改成了“地主”。2 Q# u7 z4 [$ Z6 {
$ {: u1 ?. @! g1 a& @1 R! n
新京报:当时怎么判的?, n* H4 x" f# u: }& R
7 v. @9 G' J& E6 s+ B7 }钟枚生:当时认定那45户社员盗粮,是因为我盗粮的行为所引起,判我10年。4 f% c7 H& X& }! l
, h* J+ F8 v9 u0 g2 Z1 Z; o- \新京报:是这样吗?
, T3 r. r7 X0 O0 O
" ]9 U; Q* T! S# }1 v& d- S/ `钟枚生:当然不是。1985年的刑事再审判决都认定了,说那是生活困难时期群众自发性的盗粮。0 m3 X% B( a" ?1 ]) Y* F
0 r7 y' K6 P. U9 r& o3 m8 O# U" X; O2 h
新京报:当时审判,你没为自己辩护?0 U9 }; J4 ]1 ~& j( S
5 S$ d; s8 Q& i: ]1 W( O/ v% X4 e
钟枚生:说过啊,但他们刑讯逼供,给我戴手铐,问我招不招,不招就把手铐紧一紧。
1 T& m( p7 `2 R8 L: A
2 V: R4 _) m$ t: U6 \& G2 K“不能背着骂名死”+ b/ [! V5 f; g2 w- a3 f5 K
; b: ^: z, }7 X/ {- t
新京报:听说在监狱里你收到了妻子的离婚协议书,什么心情?& |5 g# Q8 S$ V9 O
( Y% E( ` v0 m5 M# m# {钟枚生:没有什么感觉,她和我离婚是必然的。
6 R% E! p0 F' n& x
+ c7 N5 L" W" s* P( Z2 s+ v新京报:心里是否会责怪她?( H2 F: k8 V* o
: @& z# ]; c( l( Q
钟枚生:怪她有什么用?怪也是心里面,我在监狱里,就算怪又怎么发泄?没有办法。
% @8 s3 ]1 n3 v1 t/ o# E- Z- B; g, U2 N. B, O
新京报:后来你在监狱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 r3 R6 C( s' T0 J
. b1 \/ _8 N: y% N+ V7 y钟枚生:那时感觉监狱里的生活比农村最苦的日子还苦。我做了7年木工,立过两次特等功,后来还立过不少大功小功,本来可以抵消刑期,但后来有人不同意,我还是坐满了牢,一共是10年零27天,数着日子过的。7 ^) V' m6 f/ m+ q( R
/ C0 M% h0 H$ P- y' p" R( H
新京报:出狱后,你怎么生活?! ?2 X6 }$ k) x2 D+ s: g
3 U- e3 ]5 P* c0 r+ ~
钟枚生:出狱时是1971年的正月十五,那时我妈已经去世,我和我爸抱在一起,哭了好久。再后来我就结婚了,有了孩子,想好好过日子,但日子没法过了。人人都歧视我,欺负我。
8 q( E% s5 Y9 m6 C y8 L6 o: a0 J. }, h' i# M+ W- m2 m }
新京报:怎么歧视你?7 [. H4 I; o5 }, U
; q2 r' d D" Q" f& Y; |/ K; t4 x钟枚生:这些年走在路上,我一直感觉有人戳着我的脊梁骨说,这是个劳改犯。我做什么都被歧视,出狱以后搞副业,在河里打点鱼,住在河边的人就会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在想,我是劳改犯,要防着我进去他们家偷东西。1 P7 `$ ?. T) K5 L
# c/ {* \- w- d. a3 @ u新京报:这种歧视是否可能是你自己多想了?
7 V6 h' ] y& Z' K" \7 Z" Q5 f/ A% @
钟枚生:你不知道,村里一传十十传百,不好的事情一下都传开了,不光是对我,对我的家族也有影响,我有个大哥在湖北监利一个农场当上中队长,上级准备调他去一个分场当场长。政审时发现他爸爸是地主,弟弟是劳改犯,升迁的事完了。& Y0 W* R1 x& e& H/ z
; G6 n/ Q8 a6 C) w
新京报:这样的事情让你很受打击?/ l4 f Z. e3 F* h# j& H8 ?3 U
" L, M# Y! l( {& ^
钟枚生:不止这一件,事情太多了。年纪越大,我越觉得难受,我得弄清楚,不能背着骂名死了。4 ]- a1 J* f- G/ @$ Z
9 m* k% ~' m* }( I“我要求赔偿”
9 I( I3 w, @5 ^3 u# h# L' @7 k( g$ T; `4 {% P1 W5 [, t
新京报:后来又做了哪些努力来证明自己无罪?7 o% Y$ f- r, m% ?- F3 Q
. h8 N6 y* f8 v钟枚生:这些年所有能交材料的地方,从地方到中央,我都交了,法院,市人大,信访局,能找的地方我都找了。还找了懂法律的人,帮我找一审判决书。
* N0 f2 H U* w1 W: _. I! q" [
新京报:怎么找到再审判决书的?
9 g7 `" C V, z5 B" C9 L; K$ C) ?2 C# H; C
2 |, U3 a) Y5 A钟枚生:直到我儿子去年陪我到沅江法院查档案,找到了一份1985年的刑事再审判决书,上边说对我宣告无罪,我才知道自己25年前就不是劳改犯了。8 i/ |1 s: E6 V/ M1 L
7 A# i3 M! Y. J5 E新京报:看到宣告你无罪的再审判决书时,你是什么感觉?& ]3 n0 R3 ?: q0 [8 q/ K: o/ m
& t: L' T7 k& U5 ]* x9 l% `
钟枚生:又喜又悲,50多年的事情一下全涌上来了。我19岁进了监狱,坐了10年牢,本来25年前就应该知道自己被判无罪了,人生有几个50年,几个19岁?当时我就拿着再审判决书,10多分钟没有说话,眼泪一直流。- U; e# ]- o+ e; m( X3 C0 H* Y
& O0 c4 O3 b. ~# j新京报:判决书迟到25年,比坐牢更难受?
/ u8 x3 A$ B6 b5 k$ r5 b# K {! N) X* U$ T% O
钟枚生:坐牢10年,我知道那就是10年。但为了证明清白,就不知道期限了,我一直在等,等的状态很难受。2 c1 a, I' s& s
& y! U. p" r3 |! g
新京报:当时没去问相关责任人,为什么25年前的判决书你们一直没有收到吗?
: _+ u3 Y1 k$ e: D
, A9 Q, T% F* b# R钟枚生:我很震惊,根本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时就找法院,有一个副院长说,搞不清楚为什么没送到,当时不是他负责。不是他负责就不知道情况吗?以前的案子难道不会交接给下一任吗?4 H8 C& k5 r; I
7 K3 z. Q1 d/ r% O( Q' c5 q新京报:那你后来又做了哪些努力?
3 w+ o! h, m3 M# C; h' m) e$ J* b8 p3 @& S! u5 i6 c. G; B+ _
钟枚生:我找了好多地方,希望讨一个说法,但他们都踢皮球,转来转去。但我认为法院肯定是有责任的,应该给我一个解释。
6 u* H2 R" ^8 ^
( O M" e. i: W) V( z* N& c: S$ ?新京报:8月23日,沅江法院给出回应,说可能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判决书丢失,你能接受这个说法吗?& F2 j' r' G/ V+ k' c3 s: r
$ U- m' L. N6 u& O钟枚生:我不能接受,如果真的送到了,怎么我们没有签字?如果丢了,法院为什么没有发现?为什么判决书好好地躺在档案室里,一躺就是25年,被我和儿子找到了?
/ j& s# W* B) G+ o. H' B7 {7 A) `# j8 B% r8 v! t, ]
新京报:将来怎么打算?
& M: N5 ~6 z6 i. K
( S( d+ t) p7 \0 s; {' n5 ~9 ]钟枚生:我已经在申请国家赔偿金,因为这股憋在我心里的怄气一定要出,但这不是我个人能够解决的事情,需要国家来解决。
* W9 C# j! X |2 \; l- x% |( F
! e6 ~" E# c$ D1 {( u新京报:对国家赔偿金的数额有什么想法?* Y7 y3 P4 |0 s p* B7 i
f- T9 j6 F, i& @, F
钟枚生:按照法律来,这个事情给我们家族造成了损失,给我个人也造成了损失,名誉费,精神费,该赔的就得赔。至于道歉,我也老了,迟到的道歉,没有用了。本报记者 朱柳笛 北京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