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d" {1 Q/ J0 o2 f3 x
[* _$ t8 _6 N! ]3 ?5 M& {黄志光昨从安省内外科医生会步出。他对聆讯满有信心。(王咏瑜摄)
7 w& _. `( }* y2 ^6 I% \0 j
/ Y6 y# g6 W" z因被指向病人滥发特别食疗津贴(Special Diet Allowance)的多伦多华裔医生黄志光,昨继续接受安省内外科医生会(CPSO)纪律聆讯。医生会代表律师传召的2名医生证人均表示,医生决定病人是否合资格申领食疗津贴时,不应只靠病人单方方面提供资料,而同时要了解病人病历、做测试,来核实病人情况。但据黄志光的诊症纪录显示,以上工作一概欠奉,故不符合执业标准。
5 I" {, m2 e7 v7 A' \" N$ S5 \0 q2 E/ C
0 M# L# O' m4 m$ {. G其中一名医生证人布卢姆(Jeff Bloom)更表示,「在黄医生130份病人诊症纪录中,有128人同时患有4种食物敏感,并不合乎常理」,同一批病人中,「有125人合资格领取最高250元的食疗津贴,数字亦太高」。
0 [- G9 u1 G/ Z! W2 n9 b- M& s* P( d4 W2 o$ D
8 T& y/ Q) k, m! v6 {' Q
他指出,符合申领食疗津贴的健康问题,如糖尿、便秘、对鸡蛋牛奶豆类敏感、高血压等,都可透过了解病人病历、参考其他医学报告、验血或其他实验测试,来判断病人是否符合申领资格,可是根据黄志光的诊症纪录,他替病人填写申领表格时,却未有询问对方病情、了解病人病历,甚至未作其他简单的测试或检查。
! Z+ X) h1 k) @1 Y( T5 {, n& S. P5 r
0 H( s2 m G: e6 ~
& P/ u9 X. q$ z, L E$ N3 ]$ p另一名医生证人莱克(Rae Lake)亦指,医生向病人问症十分重要,因为病人一些病徵可能显示身体出现严重问题。他承认,接受政府福利接济的病人的确没有足够财政能力改善膳食,但即使如此,医生仍有责任确定病人是否合资格取得政府的食疗津贴。 8 f2 _% n/ ^& V' {
2 `. f5 u0 F) b4 d, o莱克表示:「由於资源有限,作为一个医生,必须确保病人得到所需治疗的同时,亦应该适当运用资源,让更多人可以使用。」
9 A( F6 n4 F; X; F$ X! [! f6 j7 O5 H: O% a5 u# E2 t L
即使政府未有就如何填写食疗津贴提供任何特别指引,但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所面对的众多表格中,食疗津贴的申领表已相当简单,医生亦只需根据专业知识,花2、3分钟时间,便可填妥。
' _* g; F# y% y+ i3 [! c( l ^# Z, v/ w$ P$ ~$ M( B' @ J* J+ ~: T
- O$ X% {2 M3 u+ Y: k: Y- M+ ]但辩方则质疑,由於要求黄志光填写申领食疗津贴的病人太多,令他应接不暇,无法仔细了解病人病情,偏偏黄并非这些病人的家庭医生,对病人病历一无所知,他便要在应否替病人申领津贴两者间抉择。按医学会的执业指引,当病人利益与社会制度有冲突时,应以病人利益为首要考虑。 ! F5 V$ Q7 _# J7 I% q0 c
- N* k/ j4 O+ P: U' j逾10支持者旁听撑黄志光 4 W8 N: o; e ^" L" X
) Y0 L7 y. y; @' @黄志光的纪律聆讯至今已断断续续的进行了数次,但昨日在安省反贫穷组织(OCAP)呼吁下,仍有十多名支持者旁听,当中包括该组织总干事克拉克(John Clarke),到场的亦有声称从未要求黄志光申领食疗津贴的华裔病人,他们挺黄,只因觉得他是个好医生。
f: ^" t9 [) F! X# R0 {) c% y
* n, ]+ Z% J2 K2 ~% r7 e' o! l在中区华埠执业的黄志光被指在5年间,为病人开发近3万张膳食补贴的申请表格,而每张表格可向政府收费2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