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90|回复: 0

外籍华人在中国 没中国心却有中国脸

[复制链接]

285

主题

300

帖子

0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7
获赠鲜花
0 朵
个人财富
2965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10-1
发表于 2012-6-3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如果你有一张中国脸,却不是中国人,在中国的日子有时候会有点尴尬。
当50岁的加拿大籍华人John Kung 02年到北京的时候,他只会说的两句中文,一句是“你好”,一句是“我饿了”。“在饭馆点菜的时候我只有向朋友“求救”,”Kung说。“服务员肯定觉得特别奇怪,尤其是我和其他外国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长得像中国人却不会说中文。”

在中国呆了十年,Kung的中文现在已经可以应付日常生活了。但是遇到别人问他的出身,他还是很纠结。


如果他说英语,别人觉得他很奇怪,如果他说中文,口音却很重,别人又好奇他是哪里的人。“他们知道我是加拿大人后,总会说“不,你不是加拿大人,你永永远远都是中国人!”Kung说。“真的很难解释。我有时候直接说我是韩国人。他们就不问了。”
中国腾飞的经济吸引了不少外籍华人来到中国创业。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长得像中国人,却是彻彻底底的外国人。他们的华人背景或许能够帮助他们在中国生活,但也带来不少其他外国人感受不到的文化沟通上的烦恼。
“跟我聊天以后,中国人会说“你不是很像中国人呀”,”Mary Chang说。她是一名美籍华人,90年代到中国学习和旅行过。“我经常被人教导说应该把读写中文学得更好些。”Chang说她的华人背景在旅途过程中帮了她很多——怎么上路;怎么点菜,等等琐事。但是她不知道其中的一些文化的诀窍——什么时候能讲价;火车票卖完了咋办;是否可以从票贩子那里买票等等。她完全不知道中国社会怎么运作的,也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因为我没有在中国长大,所以,自始自终我都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虽然我自称“华人”,但是我的思维模式和角度都跟中国人不一样。这让我有时候很难和当地人沟通,”Chang说。她曾经是大学老师,目前跟丈夫在纽约居住。
外籍华人和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之间,除了语言的障碍,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也是巨大的。
40岁的美籍华人Carol Chow在北京生活了7年,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因为我的中文不错,所以大家默认为我懂得更多,但是,很多事情我并不能理解,”她说。
有时是因为人们说话太快,或者话题太深奥,她听不懂,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  
两年前,她开了一家蛋糕店,然后发现很多顾客喜欢跟她讲价。“我讨厌讲价,我不习惯讲价,以我的性格我也不会讲价。我都不在中国买衣服,就因为实在不喜欢讲价。有的时候你以为靠讲价能够省钱,其实卖家只是把原价提高了。不喜欢人们为了一个蛋糕跟我讨价还价,”她说。“我都是明码标价,也不会漫天要价。不买就算了。”当Chow向顾客解释她从美国来,不习惯讲价,人们虽然觉得困惑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会买。


虽然文化上有摩擦,但是Chow还是打算在中国长期生活——主要是为了她6岁的双胞胎女儿学中文。“在美国没法好好学中文,但是这门语言很重要,”她说。 加拿大 51网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报告,去年在中国停留时间超过6个月的外国人数量达到60万。1980年这个数字仅为2万。


快速发展的经济,低消费水平,让中国成为世界人民前往寻求机会的地方,同样也是中国移民“洄游”的主要原因。“我02年刚到北京的时候,中国的变化大得让我不敢相信,”Chow说。她在80,90年代到中国旅行过。“以前中国人都穿同样的衣服,而且这里完全没有什么机会。如果你当时问我愿不愿意到中国来生活,简直就像让我去月亮上生活一样。太不真实了,”她说。

她母亲刚开始听说她要来中国时,觉得这个念头跟“疯”了一样。她母亲在国内时是个地质学者,到了美国以做家政为生。“我母亲移民过去的时候已经 39岁了。她的英文从来没有特别好过,”Chow说。“现在她住在北京,比我还喜欢中国。我想她从来没觉得自己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现在她做回中国人更像她自己了。”


Kung的父亲很高兴儿子要回到中国,给了他好多关于中国生活的建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身为华裔的一大好处就是你总能从长辈那里得到需要关于中国的建议,”Kung说。“我的中国背景也帮助我理解在中国做生意的人情世故。”他说现在在中国做生意不仅仅靠拉关系做人情了。机会对于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比较平等。只要努力工作,都能得到回报。


2002年他的英语学校刚开办的时候,教室在一个出租房里,只有五个学生一个老师。现在他的学校在首都有四个校区,250多个学生。 “从经济总量和商业机会的角度来说,加拿大很小。如果我回去,应该会有一个工作,一份体面的薪水。但是生活会很无聊,”他说。“但是在北京,我的生活很快乐。周围总有事情发生。北京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有你在北美都能买到的商品。在国际都市里你可以尝试很多事情,”他说。


他20岁的儿子现在正在清华大学一个一年的交换项目中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不过文化的差异有的时候也让Kung在中国的生意有所起伏。

“一些家长总是问他们的孩子学了多少单词,能不能帮助考试。我告诉他们,孩子迟早会学会单词的,更重要的是把英语运用在生活当中,”他说。

Kung说他从中国的生活经历中学会了“保持耐心”。“在中国做生意,你必须有耐心,而且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他说。

Chow也认为她的中国背景帮助了她的事业。如果她完全不会说中文,她的生意可能要艰难不少。但是她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中国式。“我记不住中国名字。我试过但是太难了。我脑子跟短路了一样,”她说。“中国朋友觉得我是美国人,美国朋友觉得我是中国人。”


28岁的自由摄影师James Wong也有“被夹在中间”的感觉。他在美国出生长大,不会说中文。“大家看见我都直接开始说中文。我在中国呆了四个月,说得最多的中文就是“我不说中文”,”他说。“其他外国人也以为我比他们更了解中国,就因为我是华人。其实我啥都不知道。”


大多数外国人在中国只是匆匆过客,不过少数跟本地人成家后定居下来。“因为我是说着中文长大的,我总是对中国很好奇。这就是我为什么到中国来。而且我在美国中西部长大,周围没有什么别的华人。作为一个美国人我好奇亚洲是什么样子的,”Chang说。
但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并非外国人在中国的唯一烦恼。Chang说她在南京的时候空气污染很严重。天空总是灰蒙蒙的,而且到哪里都是污染。“我回家一摸脸,手上全是煤灰,”她说。“我一度生病。所以我觉得我可能不会在中国长期呆。”
Kung说他还要在中国呆5到10年,但是最终会回到加拿大。他说那里的山水海景让他着迷。在北京的生活很惬意,人也很友善慷慨,他说,我的中国朋友总是帮我当翻译,连一起吃饭讲的笑话也翻译给我听。“可惜我还是听不懂,”他说。“不是语言,是文化的问题。”
想念祖国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4, 2024-6-27 10: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