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86|回复: 0

海岸50年退112米 30万平米的沙滩消失

[复制链接]

2936

主题

2973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70
获赠鲜花
25 朵
个人财富
29577 金币
注册时间
2012-2-28
发表于 2012-11-6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新中国成立以来调查规模最大、涉及学科最全、采用技术手段最先进的国家综合性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近日通过总验收, 基本摸清了我国近海海洋环境资源家底。调查发现,北戴河海岸50年间至少侵蚀后退112米,造成约30万平方米的沙滩消失。

调查回顾

3万余人历时8年完成

此次近海海洋环境资源家底调查采用了目前世界先进的海洋调查仪器设备,动用大小船只500余艘,航程200多万公里,海上作业约2万天,完成水体调查 面积102万平方公里、海底调查面积64万平方公里、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航空遥感调查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经过全国180余 家涉海单位及3万余名海洋科技工作者历时8年多的努力才最终完成。


福建泉州海岸遭侵蚀。



此次调查首次获得1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夏、冬、春、秋四个季节的准同步数据。首次实现对我国近海60多万平方公里的全覆盖勘测,获得有关海底地形地貌、底质与悬浮体和海洋地球物理的高精度、高密度海量数据,填补了大量资料空白区,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

摸清家底

可再生能源为15.80亿千瓦

除台湾省外,我国近海海洋可再生能源总蕴藏量为15.80亿千瓦,总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6.47亿千瓦。其中:潮汐能蕴藏量19286万千瓦,技术 可开发量2283万千瓦;潮流能蕴藏量833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66万千瓦;波浪能蕴藏量16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471万千瓦;温差能蕴藏量 36713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2570万千瓦;盐差能蕴藏量11309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131万千瓦;海洋风能蕴藏量88300万千瓦,技术可开 发量57034万千瓦。

18个沿海城市极度缺水

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的52个沿海城市中,极度缺水18个、重度缺水10个、中度缺水9个、轻度缺水 9个,近90%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问题。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每年海水直接利用量约620亿吨,每日 海水淡化约60万吨,其中用于民用的每日约为16万吨,用于工业的每日约为44万吨。

60年珊瑚礁面积减8成

据调查,2007年我国滨海湿地总面积693万公顷,比1975年减少43万公顷,自然湿地总面积669万公顷,比1975年减少65万公顷,人工湿 地总面积24万公顷,比1975年增加22万公顷。初步估算,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红树林面积丧失73%;珊瑚礁面积减少约80%,珊瑚礁生态系统已 出现退化迹象,处于健康和非健康状态的各占50%。

灾害统计

风暴潮20年造成损失2500亿

风暴潮(含近岸浪)是我国水文气象灾害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近20年来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约占全部海洋灾害的94%。

海浪灾害是我国发生最频繁的海洋灾害。1968年至2008年,我国巨浪灾害共出现70次,沉船52063艘、死亡(含失踪)13475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3.5亿元。

赤潮及外来生物入侵灾害是我国近海最为严重的生态灾害。近20年来,赤潮在我国近海平均每年发生83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本次调查还发 现,南方沿岸主要港口中有12种外来附着生物已造成较大危害;引种的6种滩涂植物之一的互花米草,在浙江和福建滩涂造成大规模生态入侵。

海岸带地质灾害中,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最为严重。我国大陆海岸侵蚀严重,侵蚀岸线总长度3250公里,占总岸线长度的17.1%;全国约50%的砂质海岸遭受侵蚀,侵蚀岸线长2463公里。我国沿岸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已超过1.6万平方公里。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4, 2024-6-29 23: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