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13|回复: 0

海归花100万留学怕"海待" 找个工作三四千

[复制链接]

3968

主题

3997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29
获赠鲜花
31 朵
个人财富
39799 金币
注册时间
2012-2-26
发表于 2013-8-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前不久,上海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留法海归与企业面对面”的招聘会,包括17家法资企业在内的21家企业设摊募才,共推出87个职位,引来500多名“海归”到场应聘。
6 Q8 P/ m2 B# y* O, L  “这几个月是‘海归’分批毕业高峰期,我身边不少同学都回来了,就业形势严峻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已回国两个多月的方念觉得自己不是“海 归”是“海藻(还找)”,澳大利亚留学(微博)6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想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找份工作却一点都不容易,两个月内投了几十份简历,接到 的面试也只有六次,目前只拿到了一家名气不大的咨询公司媒体公关的职位。
, I9 X9 M( w$ F( U6 E- B
! N- t9 Z  l% z5 v* N* s
! _+ c. X8 W0 Z
/ A5 n0 J$ S# |; @5 _$ Y2 m  数据显示,2005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籍学生希望留美工作的比例高达89.4%;近年来,由于出国留学人数激增,加上国外经济状 况不佳及签证政策收紧等因素,2011年,这一比例已降低到82%;2012年,中国留学人数总数为39.96万人,各类出国留学归国人员总数为 27.29万人,也就是说有七成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形成了“史上最大回国潮”。与此同时,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 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而另一方面,受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对外贸易增速回落等因素影响, 国内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下降了15%,这也使得无论是“海归”还是国内大学生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4 X7 v9 D1 d7 G: i& [) Z
# ?, S; X' Y4 \# x; J
' W* r0 O  N5 z  l* m8 k" H
  留学花了100万,找个工作三四千,值吗?* G% F) C. Y6 T+ e" D% L5 A( s% T

" E4 J# U2 l. q. t# m; X/ Y
4 U6 y. `8 a: ~6 Q
6 U" f, b3 t+ s7 r! ?4 S# v: y( V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方念的注意:24岁的“海归”孙延宇通过网络求职,找到东莞一份号称一入职月薪就可以有四五千的“工作”。到东莞后他才发现这是一个传销组织。因为拒绝加入,孙延宇被传销人员群殴至死。
- Y7 Q6 v& s5 m
. l; g" {  ]# Y' [- P) I   “虽然这只是极端事件,但看来拥有海外学历的‘金字招牌时代’真的终结了。”方念说。7 Z7 A+ z# X0 k, t; j% Y
! T1 g- U4 t2 o( `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出国前考各种考试、各种语言突击班,来回机票等各项杂费合计为3万元左右,出国之后学费、住宿费等生活费每年20几万。当然,打工贴补了点。但总体算下来,本科加上研究生一共也花了100万。 % I, p1 Y: \! L' i6 {+ }) V# L' y1 d
: B& a& n8 U2 e1 x$ r3 v

0 X/ y, _6 }' J" B$ a  对于方念来说,现在拿到的这个OFFER有点“鸡肋”,干吧,专业不对口不说,工资不高,上升空间也有限;不干,就还是个“海待”。“我上 了这几年学,都算下来花了有100万,如果拿着一个月三四千块钱的工资,即使不吃不喝不租房也不买房,都得20年才能勉强把留学的钱赚回来。”方念很矛 盾,他说,每次面试都发现在排队的人中,好多都有海外留学经验。 # n% d; \, y6 r: g- L

# \$ C0 c) \' \8 a, E( c5 C2 a% ~7 V+ I* k! o! K- r$ A
  “在国外留了学,以为已经镀了一层金,没想到回来找工作还是那么费劲,更不用说多挣钱了。出国这几年家里给我拿的钱,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 挣回来。”方念有些气馁,“这学留得有些不值。”  与方念相比,她的学姐苏莉雯就比较幸运了,回国后,她在国内一家营销机构从事海外市场推广工作工作。苏莉雯说,与其他毕业一年还没有就业的同学相比,她 现在无论从工作前景还是收入水平来讲都算好的了,“我原来的求职目标是进入大国企或者银行,但今年的形势让我不得不调整了方向。今年许多银行和企业缩减了 招聘计划,连博士想进去都难,更别说我这硕士了,只能牺牲此前所学的专业,重新开始。”能找到现在的工作,苏莉雯已经知足了,不过,专业知识无用武之地, 这也成为这些海归跨行就业后的遗憾。 " a1 [' X6 n0 L
  一般情况下,“海归”常倾向于选择可同时发挥其专业特长和语言优势的职位,但职位要求通常与这种预期存在落差,这也促使不少海归求职时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求职预期和就业方向。
7 K) Z4 y5 c$ J; s* n: B$ p0 O+ j7 m* K% t# H
! z# r0 B5 s# w1 t+ z
  “很多同学因为想在国外工作、签证等原因留不下,想回国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犹犹豫豫地呆在国外,成了‘海泡’。”苏莉雯告诉记者。
' E  r% D7 s1 {0 N. m) A, Q8 J. s% L  t$ V$ s9 y

0 [' F0 e) V/ F! z- t* d  记者在互联网上发现了这样一组名称:留学人员回国受重用者叫“海鲜”;“海归”中的明星叫“海星”;不断找工作的叫“海藻”;扎根海外且有一定基础的的叫“海根”;拿不定主意,在留学地和国内之间左右不定的叫“海泡”;学术背景不高、找工作很难的叫“海草”。
+ P3 v4 v% k9 ?6 z7 X5 y- S, ?" l
# V- o/ b1 H; c, v5 U/ Z  S( X7 P" o
' Z! A3 O% C$ v& J
  一项调查显示,“海归”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的年薪普遍不高,其中36.5%年薪不足4万元,6 7. 2%年薪不足6万元。这与动辄数十万元的留学成本相比,投入产出极度失衡。
5 }/ k2 C$ ?, O4 K/ Y
; @& T3 c9 |. U0 h; U8 ~  多重因素导致海归“失业”
+ d7 v. E! E- V+ L3 N* \5 x7 R
( E/ B7 C. w& D6 F, v. G! y/ ^
8 {4 C& n9 u" w$ ]/ K : l/ }. R' B  J
  2008 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随后,欧洲部分国家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自此以后,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出现经济衰退,企业裁员、新增就业岗位锐 减,让本已紧张的欧美就业市场雪上加霜,外国留学生更是“一职难求”。从那时起,“回国”就成了许多海归的共同选择。
7 r- k2 O" U8 C
3 ]# C& {: N  C& u  @  一位已入法籍的“海归”给记者讲述了她的故事,前几年她和丈夫留学结束后就留在法国开了一家餐馆,后来有了孩子,生活还算舒适安逸。但是从 金融危机开始,他们餐馆的生意就变得不景气,今年更是每天只有30-40个客人,基本维持不下去了,于是她们决定卖掉餐馆,先回到中国。
* ?: H4 |: S/ J4 }7 X  L! ^. v  “我和我丈夫希望回国寻找从事中法贸易的机会,但是进展得并不顺利。”她告诉新华网记者。
& u! o: C# c5 ]9 Z$ A- f/ t1 W5 n5 p1 P% ?4 u

' Z8 k4 j7 c. ~& z- F/ k, t" _ . L$ c6 k. k5 ~* c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首席经济学家黄峻分析,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出国留学,而近年欧美国家经济不景气,本国就业已经相当紧张,自然会导致 大量“海归”回国就业,而国内经济环境也同样处于困局中,制造业不景气,出口增长放慢,大部分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没有找到方向,这些“海归”找工作就变成了 一件难事。
$ I  Y/ v3 R# D! c) Y9 J  浙江某外贸进出口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以前每年招聘200多人,这些人员很多都是“海归”,而今年少了一多半。“今年国内 经济环境差,出口贸易也难做,对我们企业影响很大,而且我们这个行业竞争压力很大,增长空间并不明显,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缩编’是理所当然的。”
& A6 V) D9 d7 t5 y0 M! u* s1 \

3 l* @. H. o* J( R: K; O/ T% o  S( U: j! {5 b- P# N  d2 i- f
  “由于大环境的原因,今年许多企业对于无论是‘海归’还是本土毕业生都缩小了招聘规模,待遇也不比当日,所以也造成了一些‘海归’在求职中的心理落差很大。”北京一位多年从事留学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老师对记者坦言。
( U# `$ Q% ?! M0 n3 E  以往,“海归”在求职中有优势:有海外学习生活背景、视野开阔、外语水平高等,但随着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国内毕业生素质提高,这种优势 越来越不明显。江苏一企业负责人表示,“海归”虽有视野优势,但过高的期望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他们的选择,另一方面,近几年随着出国留学人员的迅速攀升, “海归”的整体素质也鱼龙混杂。
7 I9 ?7 ^4 d6 Z3 x! t- F8 i4 K5 r! X1 R
% @; x: J7 M4 A; f* h2 K

; |% V( _/ }5 j! G. R  “不足之处在于对本土市场不太了解,有的‘海归’受西式思维的影响,在融入本土企业文化以及和同事相处、客户交往中会出现一些不适应。”某国企人力资源总监说。+ f$ p2 _0 ]# v

9 ~, {+ w5 L: v  C3 E4 w  多数“海归”6个月内能找到合适工作  |0 T- _) q; s) j; d4 @9 p' N8 l% f1 q8 L
: Q  s. r8 ~' ?* k4 t' z
5 e; A9 V) v6 u% t0 R3 v; A: O
8 Y, S" k" B0 [% Z& K, k2 t
  前不久,上海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留法海归与企业面对面”的招聘会,包括17家法资企业在内的21家企业设摊募才,共推出87个职位,引来500多名“海归”到场应聘。
* }6 T" d* k2 s. n9 i8 p  来自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近几年,我国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都在20万以上。 $ c$ s( f5 L1 s  D* I
/ r5 w) _/ `: r, h: F3 r# L

" r$ Z; r' Z+ h: u# Q* b  U
' Q5 ?! I, u. k/ g( `  李瑜敏曾在英国留学五年、攻读电子商务,她告诉记者,她不会因为自己在国外接受过高等教育,就想当然地觉得可以拿更高薪水、得到更高职位,何况大家都感觉到现在找工作困难。0 n" a5 x# y, R& z
  人力资源业内普遍认为,“海归”求职心态越发平和,符合大势所趋。
; t5 S' G0 _6 G1 {/ S5 n) Y  V& G/ Y
! M% `2 `5 J9 ~- [3 {$ E

9 J; X* G+ C5 K* n* P  “海归”真的过剩了么?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则认为,目前,“就业难”是个普遍现象,是由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决定的,不能因此 说“海归”过剩了,而是整体的人才供给都过剩了,供大于求。“与此同时,‘海归’就业难也说明现在的用人单位招聘趋于理性,‘海归’群体整体的竞争力得到 了客观评价。这是一种合理的现象,‘海归’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水平客观的定位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一项调查显示,多数‘海归’在6个月之内 还是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d1 V5 w3 n- p6 L4 I

0 h2 O. j6 d. `3 Y2 P) r7 D  日前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816家中国雇主中,约51.5%计划在第三季度增聘人手——尽管中国雇主的招聘意向仍是亚太地区最强的,但已降至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
7 G0 P) D4 C) X, h' }& m  面对包括‘海归’在内的大学生就业难,北京大汉九鼎研究院院长赖伟民认为,由于欧美经济尚未复苏、中国经济逐季回落的局面下,就业难肯定还 会继续,结构性矛盾还会更突出。对此,国家应从宏观角度做一些努力,如降低企业负担,向民营企业开放垄断行业,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鼓励拉动就业效率相对较 高的新型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为创业提供政策、资金、创业辅导等帮助。 5 x6 f" D# X) I8 K1 H3 z

' c2 u4 [1 X+ C9 i
! S# U$ d( }. @9 T3 F
& L, h. I% S. o  而作为“海归”本身来讲,黄峻分析指出,在国内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直接出国留学,往往在回国后,发现“两头不到岸”。在海外缺乏文化与价值观的一致性,回国后,又发现很多东西跟海外不一样。所以,如果做好回国就业打算,就要尽早熟悉国内情况。
5 W: W: \3 f7 a& z  |
' z  l: ~7 f8 U0 ?4 ~7 p  此外,海归就业难也是国内盲目留学热催生的副产品,如何做到理性留学也是破题海归就业难现状的关键点。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4, 2024-6-26 06: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