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 C/ ^' Z9 y+ B# w( j1 n7 A% @* M3 z% F9 w. c/ h
母亲是孩子永远的港湾,我们经常听到不孝子不愿意赡养年迈老母亲的新闻,却很少听到母亲嫌弃孩子不够完美的说法。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女人十月怀胎耗尽心血所生,俗话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一个女人变成母亲的那一刻,她就有了面对生活一切困难的勇气。
对于湖北省通山县的孟阿香来说,这样的勇气伴随她走过了一生。
从外人的角度评判孟阿香的一生,或许我们只能感到同情和凄惨。
而在孟阿香看来,可能她从来没有机会去感到凄惨,光是活着照顾孩子们,就已经要让她拼尽全力。
a4 g! B/ v: r/ S7 K
三个智障儿子,绑住了孟阿香的一生
1924年,湖北通山县黄沙铺镇的一个大户人家里,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诞生了,她被起名叫孟阿香。村里并不富裕,不少村民一年到头的勤耕不断,还是很难吃上一口饱饭。
所以在当时的村民们眼里,孟阿香是个好命的孩子。
孟阿香的家庭说不上大富大贵,至少跟同村的普通村民不同,醒来不用担心没有下一顿饭吃。
: R2 w4 l) I$ c9 t4 E+ K9 {6 I
9 K+ y+ J+ O6 E# ]" o这样的生活,孟阿香过了14年,由于不怎么缺吃穿,孟阿香出落得十分水灵,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
14岁在现代是未成年,当时已经是可以嫁人的年纪了,说亲的媒人几乎踏破了门槛。
村里人本以为孟阿香会有一段美满的婚姻,谁都没想到的是,她最终没有嫁给那些追求者。
而是在父母的包办之下,被嫁给了家族里同岁的一个表哥。
年轻的孟阿香那时候还不知道,这是她幸福生活的结束,是一生劳苦的开始。
" Z5 m2 m6 B9 ]* B$ `+ E孟阿香跟表哥结婚之后,很快就怀了身孕。
此后的多年时间里,孟阿香陆陆续续生下了七个孩子,其中有三个女儿,四个儿子。
如果这七个孩子诞生在普通的大户人家,可能会是一场子孙满堂值得庆贺的大事,但孟阿香一家的情况非常特殊。因为一些原因,孟阿香家道中落,生活水平天翻地覆,再也不是以前不愁吃不愁穿的大户人家。
}& Q, `' v* z. D1 n: C! E
2 C4 M8 m! K2 ?而且孟阿香的这四个儿子里,只有第四个儿子智力正常,前三个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残疾,还有一些聋哑之类的残疾表现。
因此村里出现了风言风语,有些人认为是孟阿香的问题,是孟阿香身体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导致了孩子们残疾率如此之高。
也有人本着当时罕见的科学精神,认为原因是孟阿香跟丈夫的婚姻属于近亲结婚,近亲生子确实会导致孩子残疾的可能性变大。
这样的传言给孟阿香造成了困扰。
, P. ~& a/ J! |/ i5 P+ g& t
从小,孟阿香就是个要强的人,她从来不觉得自己不如其他人。
无论家境富裕还是贫寒,她总是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村子里任何活动她都出席得十分得体,有人需要帮助她也会乐于出手。这样一个要强的人,面对自己三个孩子被外人传闲话的情况,自尊心当然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人们都说,孟阿香的三个智障儿子可能活不了多长时间,以后也娶不到媳妇,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 n& ?, n% j* z8 Q. m5 r4 c1 w6 a% H6 N* C2 h4 T! t
然而孟阿香不服气,决定一直抚养着三个智障儿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于是孟阿香开始自食其力,她不依仗丈夫或者其他人的接济,亲自下地干活,用自己的双手种地,吃自己亲手种出来的粮食和蔬菜,供自己和孩子们生活。
时光飞逝,转眼几十年过去。
孟阿香的三个女儿已经出嫁,最小的儿子乐建九也已经能自己出门打工赚钱,只有三个智障儿子依然需要有人照顾。
, `4 b+ J1 F- w( e
1997年,孟阿香的丈夫因为一次意外摔倒而去世,照顾三个智障儿子的难题全都压到了孟阿香一个人身上。
时代已经跟以前不同了,村里的经济有了不小的发展。原本住在山脚下的村民们陆陆续续搬走,来到了距离公共道路更近的地方定居。
可是孟阿香和三个儿子没有钱也没有能力搬迁,就一直住在山脚下的老房子里。
这一家人似乎是被时代变迁所抛弃的存在,他们仍然用几十年前的生活方式,执着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2 d7 n' p+ w% A4 g' x; g! j4 E- C9 I/ a/ S# @; r9 i. H H9 X7 n
当年跟孟阿香一起长大的村民们,现在也已经到了儿孙满堂的年纪。
他们享尽天伦之乐的同时,也记得孟阿香的困窘。
曾经有人希望接济孟阿香一家,多做一些饭,给孟阿香送过去。
孟阿香却拒绝了这些好意,她骨子里的要强,让她不愿意接受这些同情的接济。
她自己不愿意接受,也教育三个儿子不要到村子里其他人家去蹭饭吃。
就连村子里的红白喜事,全村人免费吃席的场合,孟阿香也不带着三个儿子一起去。
+ }# F, h5 ~: `" ]5 v( A
这样的日子,孟阿香过了七十年。
为了照顾三个儿子,这七十年里她没有出过村子一步,连嫁到附近的女儿家都没有去过,一直在山脚下艰苦地生活。直到六年前,人们见证了这位坚强母亲最后的母爱,一切都画上了句号。
+ n4 j/ s$ S' y; c* b7 w$ V, _0 K& E h4 r/ h" \
怕儿子挨饿,她死前留下四大缸稻米
六年前,孟阿香已经92岁,长年劳作让她身强体壮,年逾九旬还可以插秧种地。
可人类的寿命终究是有极限的。
最近几年,孟阿香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以前家里的四亩地可以全都种完,现在拼了命也只能种两亩。
预感着大限将至,孟阿香心里惦记的只有自己的儿子们,想着自己去世之后,孩子们该怎么活下去。
: Y( v' b3 V) V' t+ o孟阿香的四个儿子,分别是老大乐建瑞、老二乐建作、老三乐建卷、老四乐建九。
老四乐建九是四个儿子里唯一智力正常的一个。他读了几年的书,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不到二十岁就去了外地大城市,成了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人。
靠着多年打工攒下的钱,乐建九在村子里买了块地,建了房子,娶了妻子,还生了孩子。
但是乐建九常年在外打工,每年也就回家两趟,每趟停留的日子也不多,很难照顾三个哥哥。
" i. z6 w- a" R, O( a9 U( G9 r5 Z
. M* x+ x* ^# [# s" R* p在乐建九的三个哥哥里,老二乐建作是唯一能对外界有所反应的一个。
他仍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和理解事物,不过可以学会简单的生活技巧。
为了让三个儿子在自己去世之后也能好好生活,孟阿香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从几年前开始,孟阿香就开始教导老二乐建作关于生活的一切,比如怎么洗菜,怎么点火,怎么做饭,怎么洗碗。
这些在普通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乐建作却要通过几十次上百次的重复才能勉强记住。
& a( J! l5 C# w" N
孟阿香从来没有不耐烦过,她知道自己的二儿子可以做到,也必须做到,所以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就这样,乐建作学会了做饭,学会了砍柴,学会了开灯。经过孟阿香长年累月的教导,乐建作不仅可以自己吃饭,也勉强可以帮助对外界完全没有反应的老大和老三吃饭。
但仅仅这样还不够,乐建作没有办法赚钱,也没法独自种地,如果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白搭。
{9 J0 f- H4 v& u. K6 F
o* g( I6 h+ W所以从很多年前开始,孟阿香就有意识地减少自己的食量。
每年种地的产量有限,她要留下足够三个儿子吃几年的粮食,就必须从自己的口粮里面省出来。
每天,孟阿香只吃一顿米饭,另一顿饭吃玉米糊。
到了能吃苕的季节就尽量吃苕,吃不完的苕就晒干,等到冬天再继续吃。
饭吃得少了,活还是要干得多。
孟阿香从来没有落下过田间劳作,路过的人们总是能看到她带着农具在田间艰难地劳作,人们看着不忍心,想帮忙却总被拒绝。
, K1 v: x3 x% o- k" {2 ?靠着这样的努力,孟阿香短短几年时间攒下了四大缸稻米,加起来足足有上千斤。
这就是孟阿香最后能为儿子们做的了。这四大缸稻米不仅仅是食物,也是一个九旬老人为三个智障儿子留下的四大缸母爱。
做完这一切后不久,孟阿香就病倒了。
% V3 ]$ ~3 D, r3 o5 ~, l7 N' p- X* H8 u( i& {
一位母亲两个儿子,半年时间匆匆离开
以孟阿香的年龄和劳动强度,能坚持到92岁已经是一个奇迹。
老四乐建九听说母亲病倒,立刻从外地赶回老家,带着孟阿香去了医院。
经过医院的诊断,孟阿香肺部老化,由于年龄问题已经很难根治,只能保守治疗。
孟阿香和乐建九都没什么积蓄,本着落叶归根的想法,乐建九决定把母亲接回家好好调养,送母亲最后一程。
从那时候开始,孟阿香就住在乐建九的房子里,依靠老四乐建九的照顾度日。
; U+ e: a' h* \& {. @而她那住在山脚下老屋里的三个智障儿子,从这一天开始必须自力更生。
令人欣慰的是,得益于孟阿香这么多年的教导,老二乐建作不仅能够在母亲不在家的情况下自己吃饱饭,还可以给老大和老三喂饭。每天吃完饭,乐建作还会从老屋一路来到乐建九的房子,看望一下孟阿香。
乐建作不会说话,这么多年来跟孟阿香也没有交流过。
他看望孟阿香的方式很简单——进了大门后看一眼孟阿香,坐在那里发一会儿呆,然后就回老屋。
; O8 _5 Y7 H* P! U
- H6 O6 b9 ~! c2 \, b( t* n这种默然地探望每天都在发生,即便没有言语交流,即便这个儿子有智力障碍,人们仍能从中体会到儿子对母亲的关心。
孟阿香卧病在床的时间里,无法亲眼看到老大和老三过得好不好。
有人问过孟阿香,是否还挂念着三个智障儿子。
孟阿香的脸上看不到什么表情,只是含糊地说:“我要死了,想挂念也挂念不了了。”
话虽如此,孟阿香还是在别人不在场的时候嘱咐过老四乐建九,告诉他:“我死以后,你要好好挣钱,好好照顾三个哥哥,别让别人笑话我们。”
直到生命的终点,她依然放不下孩子们,以及尊严。
; \3 ^! H- y7 r$ I
令人遗憾的是,在孟阿香养病期间,老屋传来了噩耗——老大乐建瑞去世了。
乐建瑞是孟阿香20岁时生的孩子,在孟阿香卧床时已经72岁了,听不懂别人说话,自己也不会说话。孟阿香卧床后不久,乐建瑞就因为高血压而在老屋里摔倒,从此以后都在床上吃喝拉撒,全靠老二乐建作照顾。
老四乐建九也时不时帮忙喂养、换洗床单衣物。
9 E" c7 v4 S h0 j) u% @
e$ K1 X/ F" {六年前,乐建九在给乐建瑞喂饭的时候,发现哥哥已经吃不下去了。
到了下午三点,乐建瑞喝下了人生中最后一口水,几个小时后便去世了。
这件事给孟阿香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乐建九本不想把消息告诉重病中的母亲,但是几经考虑,他还是决定让母亲临走之前知道儿子的命运。
得知大儿子的死讯的那一刻,在病床上一直没有什么表情的孟阿香忍不住落了泪。
. j$ ` t% G0 X6 x( x" a L$ f此前她还能每天喝一碗小米粥,在得知噩耗之后,她开始不再吃饭和喝水,这加重了她的病情。
大儿子去世一个月之后的一天晚上,孟阿香的眼睛突然不转了,乐建九和妻子发现了,却也没什么办法。一晚的时间过去,第二天,乐建九给孟阿香喂水时, 孟阿香突然停止了呼吸,两分钟之后,她走完了这一生。
孟阿香此前留下的四大缸稻米,自从她不能下地劳动那一刻就开始了消耗,直到孟阿香去世,已经吃完了一缸。
. e/ n: P5 K8 |# A
0 l, N! m3 S) @临走之前,孟阿香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她留给儿子们的只有三大缸将近一千斤的稻米、两百斤玉米、两百斤菜籽、三只鸡、一头牛。
这些东西,是孟阿香辛苦一辈子的成果。
她心里清楚,这些东西没法让自己三个智障儿子过完下半辈子,可是她已经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留下了,这些是她全部的爱。
m+ K) `: s3 Q0 G0 K
可惜,这样感天动地的母爱,拗不过残酷的现实。
在孟阿香去世之前,大儿子乐建瑞已经先她一步离开了人世。
而孟阿香去世之后,三儿子乐建卷也随她一起离开了。孟阿香留下的三大缸稻米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村子里也注意到了孟阿香几个儿子面临的困境。
在孟阿香去世之后,村子决定先把老二乐建作和老三乐建卷从已经成为危房的老屋里迁出来。
) g3 D. P$ K j( y$ `" E- {( K/ m
+ E6 v, l' K& w- q5 g两兄弟被迁到了村子里废弃的小学里,村里给他们准备了简单的家庭用品后,两兄弟开始了新生活。
老二老三所住的废弃小学,跟老四乐建九的家相隔不远。
乐建九时常叫两个哥哥过来吃饭,也经常去帮他们打扫卫生。
这样的生活过了半年。
突然有一天,老二乐建作来到了乐建九家里,嘴里说着听不懂的话,用手比划了半天告诉乐建九,老三乐建卷没起来吃早饭。
乐建九急忙来到废弃小学,发现乐建卷生了病。
乐建九给他喂了点糖水之后去找大夫来看病,大夫来了后进行了简单的诊断,认为没有打针的必要,就离开了。
( R$ c9 V% Z8 a乐建九没什么办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想要去买点肉给三哥补补身子。
可乐建九刚刚带着肉回来,还没来得及让三哥吃上肉,乐建卷就离开了人世。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这个家里接连去世了三位亲人。只留下了乐建九和智力稍有残障的乐建作兄弟二人,不由得让人感叹命运的残酷。
在孟阿香的设想中,她已经没有奢望太多,仅仅只是希望三个智障儿子在自己死后可以多活几年。
哪怕把那几缸稻米都吃完,也算是她尽了最后的努力。
没想到,三个儿子中的两个,跟着孟阿香一前一后离开了这个世界。
0 n. k3 c( S1 a) h& r$ L" c
7 V9 P, y; t- q3 n: o: n母爱长在,兄弟二人走向未来
这个令人感到悲痛难忍的故事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几篇报道之后,很多人得知了这一家人的境遇,对一家人里仅剩的乐建作、乐建九兄弟二人进行了捐助,村子里也进行了相应的补助和帮扶。
在孟阿香去世之前,村里就已经决定拿出3万元,加上乐家人的2万元,买下了一块宅基地,准备给一家人盖新房。
; J/ P+ ^ F6 `% T4 F% s/ |8 Z新房的标准是每个人25平方米,除去已经有单独住房的乐建九,孟阿香母子四个人一共可以建1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
除了买宅基地的费用,建房费用全由村里承担,不需要乐家出钱。虽然现在孟阿香和老大老三相继去世,新房仍然按照100平方米进行建造,留给乐建作居住。
社会各界捐助的费用,也悉数打入了乐建九的账户里。
乐建九没有留下这笔钱,他去了一趟县城,帮助乐建作购买了一整套的新房家具,包括电视、电暖气、风扇、棉被等等。
) m2 s# Z( ?7 t
& q% [! F( S5 K: ]2 v& m/ ~$ K" _
现在,乐建作已经住进了村里盖的新房,这略显空旷的房子,原本应该是由他和母亲以及两个哥哥一起住。
不过乐建作并未感到困扰,每天总是跟村里人笑脸相对。
很难说家人的去世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许在他心里,母亲只是出了一趟远门,正在种一大片种不完的地。
" J0 }9 E3 [: ?/ @老四乐建九则选择了外出打工。
短短半年处理三场丧事,已经把他本就不多的积蓄榨干了。
他没有选择继续接受来自社会的捐助,而是在处理完二哥乐建作的生活所需之后,就通过媒体宣布了停止捐助。在他心里,母亲几十年来的坚持不能轻易舍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来生活,而不是靠别人的同情。
! T- f! X$ c1 a, v U! t2 l
* y$ @/ C8 l) [& g& X9 U8 _现在,村子里把乐建作的低保升级成了五保,每年都有六千多元的补助款。
再加上乐建作的两个已经出嫁的姐姐都在离本地不远的地方,有了补助和姐姐们的帮助,乐建作的生活没有太大的问题,乐建九也放心地出门打工了。
至于孟阿香留下的三大缸稻米,乐建九把它们脱了壳,留在乐建作的家里供他食用,现在已经吃光了。
米虽然吃光了,可缸里的母爱,永远留在乐建作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