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积分
- 164
- 获赠鲜花
- 0 朵
- 个人财富
- 816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1-12-17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少年时代的朱令
# x5 \: u' C6 C }* m. Z2 o
芳华正茂的朱令 $ [6 T# H6 `" H b$ `
铊中毒后的朱令 1 G0 v" F8 R3 e3 G* ?& w
在母亲的帮助下做抚琴训练的朱令
苍老的母亲用轮椅推着朱令在外散步
# u$ h4 _' m, P" b2 }% `( N) F; _/ l. e* C T
( B3 w1 }+ _- e
2 c, m3 D6 ]. ~8 I# S1 a7 g 如果今天问朱令,你多大了?朱令会眨眨眼睛,把头歪向一边,张大嘴巴发出一串不连贯的气声。等母亲朱明新拿来胶布堵住朱令喉部的气孔,能听见那一串气声说的是:22岁。
$ b* m5 V/ u9 v, y
, N' R) I1 g/ O, X5 x: k7 w3 b& `5 x- x3 O 今年,朱令就要40岁了。4 `/ W4 S R9 [2 Q4 L3 h* n
7 V9 C6 A3 o+ C' B* o 18年前,那名年轻漂亮、才华横溢的清华女生,如今瘫在床上,说着外人听不懂的话,做着别人走不进的梦。
8 \9 w' h# a# u# X7 H5 G7 V8 H
: P1 }5 r. E8 i- ]* t" Z7 z* S 本报记者昨晚联系得知朱令父母的明确表态:他们不上网,之前不知道有所谓“白宫请愿”一事,如今的态度是既不参加也不支持,包括前段时间有网友发起的“金融战(做空某公司)”等过激行为,他们都不赞成,他们的生活重心还是在照顾朱令身上,他们也依然相信正规的途径和渠道,所以也一直在拒绝某些媒体的采访。记者此前采访中,也多次听到好几位帮助他们家的志愿者,均有类似表示。一家已帮助朱令家近10年的基金会有关人士昨夜则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是提供经济援助,而并不以追惩凶手为目的。) m8 f* Z3 W; l- m9 R; y( ~
* [' ?1 ^+ u, V4 o: C$ H
朱令一家,确实给记者以别样感受。
. ^8 y }) a2 t. d0 f0 F
5 x: ^) f1 l" Y7 C! N$ n& `) @) I朱令还好么
* \" D. K' }! \5 ]) Y @, s
4 N$ q4 u( h% J# \+ f 前往朱令家之前,曾有朋友说:如果用同情或者怜悯来看朱令家,那就是对他们一家的贬低。" I: Y9 j1 P. O: x
$ w6 _% Y5 |# x. N/ D6 H$ o" {6 w
他们的乐观和坚强,由内而外。朱明新说:我们令令就像A股一样,好一下、坏一下。父亲吴承之说:两位数乘法令令都算得来,原来的方法可没忘呦。8 F0 p( A, e- V
1 h3 l2 W" s' o0 ?$ N 采访中,常常听见隔壁房间有 “哐当、哐当”的声响,放心吧,那是她在做仰卧起坐呢。她比任何人都想康复。
9 ~/ Y$ E; M$ K$ L
# I% Y2 s& }9 M s9 Z% c 实际上,朱令根本无法自己坐立,但是她每天会坚持双手抓住床边扶手,使劲挣扎着想要起来,最多头部离开枕头,然后一次又一次,这就是父亲所说的“仰卧起坐”。( H' I& s" p2 y7 s" Y- R/ W
$ n+ S1 } s/ W, s 18年前铊毒的贻害,总是跑在朱令的努力前面:她如今全身瘫痪、智力只有六七岁孩子的水平;她瞪大眼睛寻找着眼前的焦点,可爸爸妈妈还是一团模模糊糊的影子。现在又出现肺部萎缩和糖尿病,老两口只能看着孩子 “螺旋式下降”……朱明新说,今年冬天令令没告急,已经算幸运了。两年前住院时的气管插管还在,拔除的可能性不大。最近感冒,又勾起了肺部的老毛病。
8 G. J! ~7 ^5 r y! W6 n4 w$ U! y3 W w
朱令的家,还保持着上世纪90年代的风格。格子地板,打理得很干净;黑色皮沙发,所有扶手和坐垫已用黑色无纺布包裹,老旧却依然体面。客厅的窗台上总有几朵绽放的小花,紫色蝴蝶兰开得正艳,一盆杜鹃过了花期,只剩绿叶。吴承之说:都是送的,能养活的都留着呢。- _5 {8 W0 ]* W) F1 S: G
8 m# a* [' o: Z' S# _2 ?
客厅里,摆满了送给朱令的礼物。西藏的万福风铃、香格里拉请的唐卡、布达拉宫的佛尘,还有热心人曾请来两位高僧为朱令做过法事。# C5 _& B: F3 H7 Y( _
4 ?4 V. ~- J: {/ p' @ 那些熟悉朱令的朋友们说:朱令太聪明了,即便现在这样。帮助朱令的志愿者李赢问朱令:我是谁啊?朱令想不起来。李赢一点点提示她说:Loser (失败者)。朱令一下子反应过来,Winner!Winner就是赢。8 B4 [% m' ]* u- i
- i) H+ Y0 X" u9 a0 q' z
有时候,朱令很乖。问她现任国家主席是谁,她回答得清清楚楚。有时候,朱令会发脾气。听说同学们都出国了,她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叫:为什么我不能出国?真是活见鬼了!乱七八糟!一下子闹开了,家人只得忙着安抚。& @, n. p6 M( a2 Q- X; U3 Q) ^+ k
- ?& X) |% _$ U 这几天,朱令正练习从轮椅上站起来。她上身臃肿,双腿肌肉萎缩得只有正常人胳膊粗细。为了帮她复健,家里人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在屋顶上固定两条绳子,给朱令穿上类似吊威亚的装备,再勾住两条绳子,让朱令半站半吊在空中,左右摇晃,锻炼双腿。
1 D. o( v5 v- K [" \
a, E' i( J3 K b0 @* C 又比如,现在。吴承之站在朱令面前,双膝抵着朱令的双腿,双手托着她的腰。朱令抱着父亲的脖子,从轮椅上站起来再坐下。最初,蹲起十个,练上几天。之后,再加十个,十个又十个,一点点加到今天能连续做60个,一天练上4次。“做完了,她一头汗,我一头汗。”今年已72岁的吴承之说。( f5 T4 b3 ~6 u4 @9 }& f4 I
5 [+ \5 Q) t5 e$ T3 \6 z- i
吴承之是温州人,在上海长大。1959年他和朱明新在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相识。他们有两个孩子,姐姐吴今随父姓,妹妹朱令随母姓。姐姐考入北大,妹妹考上清华。大家都说吴今内向含蓄像林黛玉,朱令活泼开朗像史湘云。这种在当时听起来是赞美的话,之后却不免让人联想到两位姑娘的命运。+ e" v2 _* n) r
0 o( F; v% s1 H1 M
吴今在大学一次郊游活动中意外坠崖,离世;朱令原本可能精彩的人生,也随着她的“最高梦想”,逝去。+ V& `8 P, i4 M2 I+ c
- y9 i( l" x5 U8 m w“怪病”?
' P- ~" L! A( o; z: s" z6 [) ]
1 h+ L, N1 w6 z) j( V9 m0 l 朱令的“最高梦想”,与许许多多当时的大学生乐队成员一样,就是在北京音乐厅独奏。
. A* b+ O. ^8 W D
8 z; e* q B b. ~: G4 o5 q. ^ 1994年12月11日,北京音乐厅。朱令穿着白色花边衬衫,一袭黑色长裙。在古琴边坐定后,她并不急着演奏,而是开始试音。试一次,不满意,调整琴弦,再试。场内很安静,等着她调了5次,才开始独奏《广陵散》。那时,恐怕没什么人知道,铊毒已在朱令体内隐隐发作。事后有同学告诉朱明新:朱令已经3天没吃饭了。0 [* V+ c7 i- Z0 d% h
6 D0 l1 i3 Y; a$ Z$ G% r. b 朱令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的学生,同时是校民乐团的骨干之一。朱令的班长张利曾经撰文写道:“迄今为止,我还未曾见过如此完美的人。有一次,同屋薛钢指着一份杂志的照片对我说,你看,太像朱令了。我顺着他的手指看去,不禁怦然心惊,这不就是朱令吗,她的照片怎么上杂志了?再看下面的注释,那里赫然写着:歌星王菲。”3 K! K e6 K, l" o! {; m& Y
6 Q, d, c) u% g% o 而母亲眼中的朱令,对未来有着“一肚子计划”:一待演出结束,就要将更多精力投入学习。可是第二天,朱令突然病得很厉害:腹痛、腿痛。很快,头发掉光了,被送往同仁医院治疗一个月,病因无法确诊,好转后回家休养。1 U- R" R9 L9 {7 r4 Q6 g8 r
' F5 p' y" `1 h, p) o 新学期开始,朱明新劝不了倔强的女儿,不情愿地送朱令回校。入学不到十天,她再次发病,双脚疼痛难忍、双手麻木,刚长出的碎发也脱落了。1995年3月9日,朱令到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26日,朱令进入ICU,靠呼吸机维持生命。28日,朱令陷入长达两个月的昏迷。但到底是什么病?医院依然束手无策。
& ?" y$ H, |- o5 ~5 @7 ]8 r( e4 k' S; y; T8 t# q) ^& m
“朱令得了怪病”的消息在同学中传开了。登革热?热带传染病?带状疱疹?……不断的猜测,却没人相信,竟能发生这么残酷的事。
/ u' E1 @: h2 m/ D# B, m. Z2 o
- f. } J, B& p# ` 残忍真相的揭开,源自朱令的中学同学贝志城。这位北京大学力学系的学生,去医院见老同学“最后一面”。贝志城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她几乎全身赤裸地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管子,我的第一反应是拔腿想走,但是双腿已经不听使唤。
0 {& W. {( m; E9 d @
8 E% k- |5 Q W5 }8 G p2 B 挖空心思想着如何安慰朱令父母时,他突然想起前两天听舍友讲过在做一个叫Internet的东西,可以和全世界联络。于是就没话找话地,告诉朱令的父母有这么个东西,没准可以向全世界寻求帮助。穷途末路,朱令父母答应了。& V2 B7 s @/ N! T! T
- m7 a9 y. T; V 4月10日,贝志城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据他介绍,那时中国只有3条256K的链路,在清华、中国科学院和化工大学。他和同学“借道”清华大学,拉过来一条网线。很快,收到的第二封回信里,就有人怀疑是铊中毒。
& k9 S* a1 o, r4 E5 Z# |& g1 [1 r, f# N
此后,他共收到回信 1635封,“Thallium(铊)”一词反复出现。在提出诊断意见的电子邮件中,有79.92%认为朱令是铊中毒。' u) O: K- T6 j$ x0 d# q
% I0 Z; m: { n/ z% T* m
铊是什么?一种重金属,化合物有剧毒,曾用于灭鼠。但用于毒害人?当时极为鲜见。( g5 d* A) }9 V, m: P
) j8 A2 q1 ?( c
朱令的家人得知北京职业病防治所能做铊中毒的化验后,带着朱令的脑积液、血液、尿液、指甲和头发,找到了研究所的陈震阳教授。
- M$ b+ \2 b5 b
/ j0 D5 r- y k" W. Q6 Z 仪器显示突然“打到头了”!陈震阳说:朱令体内的铊含量比正常值高出一万多倍,已经达到医学致死含量。结论很坚决:铊中毒,而且是两次中毒。8 G0 J: J& x2 z3 s
+ u: O; H# j0 A4 z! A" ^ 吴承之立即在北京寻找治疗铊中毒的特效药普鲁士蓝,这时距朱令已经发病将近50天了。* r, V8 U5 v! U3 w9 c/ j
- X1 \5 F; {4 }* m8 v; x 施药有效。又过了一个月,朱令体内的铊含量降为零,中毒症状消失。她的命得救了,然而,还是迟了:大脑、中枢神经、肺、肝受到严重损伤,脑组织萎缩,双目失明,四肢、语言及记忆功能丧失,处于重残瘫痪状态。
1 @ y/ B# X5 t# p5 c+ ^' B) v$ ]5 `1 {+ ]4 Z+ n2 Q
究竟是谁,要致朱令于死地?
! t' X9 E# n# k7 T! N+ z, F8 ] x2 {3 _4 t L
悬案18年: H, v( g+ H& P: c% N$ p1 N
7 w$ B- r! f" w
朱令卧床18年了。但说起令令,父母的神情很平静,总带着一点微笑,甚至还带着18年来从未被磨去的骄傲。- f# U e* ~0 c! D
2 C+ A+ G3 `% r: B; c; b9 M5 M' D 可一谈起至今未破的案子,吴承之顿时就激动了:他拿出几份材料,逐字逐句地念,边念边评论;而后又急着开电视,一定要记者看看2006年《东方时空》为朱令制作的节目,在他看来,这个节目点明了“谁是罪犯”。; M, h4 G4 r' R6 s2 M4 e# M" g
3 A, B& }: A! I+ ]
听到在说案子,一直在邻屋照顾朱令的朱明新也赶忙来了,说了自己申请信息公开却四处碰壁的困境。而对于细节,朱明新拍着脑门,总是重复着“我都能想起来”。但她总是在想,总是话到嘴边……显然,这件事对年过七旬的老人,已经过去了太久太久。
9 ~/ H; ?2 I7 s9 F7 ?+ T; s2 t N/ b" [8 Z$ z6 v* X
惊闻女儿是铊中毒后,朱令父母在1995年4月28日晚找到系里,校方随即报案。朱明新记得很清楚,报案后两个月,还没消息。一家人很着急,就去问进展。没想到,将近二十年了,这家人还在着急。因为,这个案子,成了无果的悬案。. c/ S, b7 N( }: e7 C# O( s
9 M2 K3 [0 j# z) Q4 V1 x( K 朱令父母逐一回忆——# r, _0 C* V9 {# _# M. u' {
/ q" k* y0 f. d8 G. e
1995年4月28日报案几天后,朱令寝室就发生失窃案,朱令的个人生活用品蹊跷丢失。1998年,朱令存放在系里的物品第二次被盗。
k, ?3 z0 ?* Y. g7 t& p( `3 Z! i% r& G% u8 d3 H
1995年10月,也就是立案侦查后的半年,警方曾说过“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 o% ^# _* p3 X$ b' ?
% W3 _2 L/ B6 ^1 m7 G 1997年4月,朱令的一位同班同学兼室友,被警方传讯8个小时后回家。8 \, k* L+ Q6 K! S# V, R
% `9 D' g" M, d) a1 ~. l1 f3 q 1997年毕业典礼,朱令就读的物化2班,31人里有28人领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没拿到的是因病休学的一位同学和朱令,以及那位被传讯室友。3 x+ W4 k6 S% X! w
7 A+ ]& u; q$ v
等了又等,答复始终是“正在调查”。9 n" i N7 @6 P1 Y
- {% j/ T/ h! M, Y
直到2005年末,一次网络事件引起了公众和媒体对这起旧案的极大关注。一位网友在天涯论坛上发表《天妒红颜: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一文,这篇文章不仅将朱令案件定性为投毒案,更将曾被警方传讯的室友推到风口浪尖。很快,一个含有该室友姓名的ID,开始在天涯发“声明”帖《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诉说自己多年来被误解、被怀疑。“我是清白无辜的。我也是朱令案件的受害人。” [1 O1 Z5 h5 `$ E
6 S& d. e% S* }7 t- @
各类“网络福尔摩斯”频现,“滚落到室友床下的朱令杯子”、“被室友们分食的面包”……等多个细节都被热烈讨论。7 e3 i- h* t { ~# i
( p( }; L- k9 p% m- a* u, G
李海霞,北京一家律师所的合伙人,最初以公益律师的身份参与到朱令案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刚介入的时候,正值2006年网上激战。她和张捷律师用“朱令律师”的ID在百度朱令贴吧发出了“为朱令案征集线索”的帖子。网友互动最激烈的20天里,李海霞每天网络回帖到凌晨两三点,并且,每天只做这一件事。
" f6 c, i- r$ O1 V* \7 t
e9 ^7 p6 W/ b6 n 那时,无论高调、低调,物化2班的每一个人都似乎被卷到这起风波中。他们被攻击、被“人肉”,以至于再见到某位朱令室友时,有人评价说“总觉得她惴惴不安,好像着了魔一样”。$ i+ G9 v! \( z2 F7 O# t2 @
; ~2 t! Y9 c3 t* ~- a5 X& L9 s
2007年9月,朱令家、律师才从一份公安部给某位政协委员的复函 (公办查[2007]040014号)中得知“警方已于1998年办结此案”。这封复函是这样写的:经警方工作,排除了朱令自杀和误食铊盐的可能性,基本确认系人为投毒所致,但由于事发两个月后才报案,证据已经灭失,案件终未侦破。1998年8月25日,市局文保处经批准结办此案,并妥善答复了当事人家属。0 b" n0 q' R+ Z; t' s. s$ n
- E+ h- E$ @ l% h: \! t 而朱令父母则说,8月25日这一天,北京市公安局曾与他们有过一次正式会面,但只和他们重申了一些事实,并未有结案一说。
+ c0 k9 |' K' N# s' z) E1 k6 q1 M8 `, C' |
他们困惑极了,可似乎,只能接受这个结局。然而,案情到底侦查到了什么程度?/ u; I/ i% ^3 L( ~* C
" y; Q+ Q- g8 s7 b" Q7 D$ C' X
朱明新徒劳地奔走着。
5 V# w1 J6 x- `4 c5 M& S: i5 M, t& d$ H9 R; a# V/ K
其实,不仅朱令一家,当年的同班同学也希望能够公开案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用了“窝里斗”来形容今天的局面:放任猜测,对双方来说都不好,“权威就在那,就在卷宗里,可没有发声”。
1 v5 r& s1 F6 |( \" h2 E% R! I+ ^# J
: _/ D5 A( ?* G3 }$ g0 T% k 那你认为那位室友是凶手么?+ O5 e. |. E3 w7 \9 A3 z
0 o4 a5 H$ {+ s8 T& r “我相信法律上的凶手在偷笑。”这位同学告诉本报记者。9 x9 B9 A6 f% A; E o
, z. B0 X8 y" n. H! @: G* k“我们坚持着朱令的坚持,不放弃朱令的不放弃”
$ i# Y+ M. r6 l# I [
5 G' g& i0 z# Y9 q* k3 g8 E: h% { 在朱令身后,始终有一股温暖的力量。
8 _8 F$ e: {+ G7 ]! ]4 l3 B, `! K$ X5 M$ @8 a+ @0 p F
2004年3月26日,“帮助朱令基金会”在美国加州注册成为非赢利的组织。为朱令募集善款,也帮助其他铊中毒的受害者。7 b6 W6 h( x; J/ c
; v- X& J4 G4 c0 { 何清,2006年前和朱令没有交集,最早以网友身份参与到基金会中。听说记者采访,几分钟内,从美国打来了越洋电话。2005年她在美国看到 《天妒红颜》这篇帖子,震惊、难过、愤怒一瞬间袭来。“那个下午,整个人不行了,回家抱着儿子大哭了一场。”
) P& [9 n5 L9 l; M4 H+ s ?! z7 {6 \( q0 [* z
必须做点什么,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她说。
& h2 Q: p' `4 E9 O* I6 z1 j3 y+ C3 n! Y- f2 } j G4 A
何清在美国找到了基金会,辗转联系到朱令父母。趁当年回国的机会看望了朱令,即使已经做好思想准备,可还是被眼前的朱令吓到了。
9 }6 v4 O4 `, o9 J5 p0 @+ w- H: r% E
; {! ]$ k* C0 L4 C* I 何清说自己一开始像个“小愤青”,和朱明新一起去公安局询问案情。但因为出言不逊,惹怒了对方,无果而归。逐渐,她的愤怒变成了更实质性的工作,给朱令带了美国制造的残疾人用品,并联系了美国的医生。& g3 ^5 C: x8 Q% R3 m
: N p; a$ C, d0 k! p( N
在基金会的账目上,最少的年份有不到15人捐款;而今年前5个月就收到了500多笔捐款,数目达3万5千多元美金。& N" o/ d" l" E3 B
) \% ?1 ?6 v* w f 不仅如此,每年朱令过生日,总有蛋糕来自她世界各地的同学。
' }8 W7 |# c" ?" H: g2 E- r1 h {4 I) J; Q
为什么你们坚持做这些?
1 `& ]) U5 J# x$ @& G( o
k8 i' |2 C' H# b 何清说,就像有的网友写的那样:请坦然地接受陌生人的帮助,因为我们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5 F! v7 w6 X) j+ V7 A- o& j4 `2 {8 B# v2 s! c
来自厦门的一家公司免费赠送朱令神经增长因子的药,已经连续了6个疗程,对改善腿部力量效果明显。吴承之说,这支药一天就要200多元。; \+ M j% w3 k7 e) C% {0 r- \. f
# u, p4 R( y5 B4 Z0 X$ V 这对苍老的父母还说,家里的“日常经济问题不大,我们有退休金。就怕住院……”
' P' R4 [ ?) v+ A
) D4 M6 Y+ {4 @ 在他们脸上,总有一种害怕麻烦别人的表情。
1 ]7 W5 F% v8 M, ^: J
5 i" h5 b- P- `1 C- O% E 2004年初,朱明新摔了一跤,必须做开颅手术,前额补了一块巴掌大的钛合金。她康复之快,连医生都吃惊。如此迅速的康复,只因为,她深深明白,吸痰、雾化、喂药、喂饭、大小便,日复一日,朱令还在等着她。
5 i4 p+ m% R& U# B. q4 y
* y2 h# u( H/ W- ^! ^3 `* \( K 这对普通的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朱令能再好一点,更有尊严一点。朱明新拒绝媒体给现在的朱令拍照,“朱令知道的话,也不希望让别人看到她现在的样子吧”。
! @/ i- }! B8 E% o; y- c2 J3 ^, i j& [4 T- J: C' x
每位受访者都会对记者说,我感染于朱令一家的精神,感动着他们的坚韧和乐观。
4 h3 {1 k! n1 g: O) c0 Z+ m; S) x
而吴承之说:我们坚持着朱令的坚持,不放弃朱令的不放弃。(解放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