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太医令(从七品下)

- 积分
- 10
- 获赠鲜花
- 608 朵
- 个人财富
- 696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06-5-20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加国5年移民百万,种族之间是否融洽?(转贴/加国无忧)5 ^) k% X1 R# O) Q& y1 h; P5 ?
b" O5 Y2 B# }7 b7 j$ p4 ?" r6 a
记得五年前的一节英文课上,某个中国学生随口说了句,广州是个国际性都市。来自加拿大的外教不置可否,笑笑说,去看看多伦多吧。本周二颁布的加拿大2006人口普查结果也说明了多伦多是个多么国际化的地盘:几乎每两个居民当中,就有一个是移民!上一次人口普查是在2001年,与这一次相距不过区区五年,加拿大就接纳了来自200多个国家110万的新移民。从新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看,加拿大仅排在澳大利亚之后,成为世界上移民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用加拿大统计局分析师Tina Chui的话来说,加拿大是个名符其实的浓缩了的世界。
. N. P# N8 F1 K7 c W! Z+ A& w* X, V) [* u' ? U
3 d: y: d+ q' g* Q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的19.8%是在外国出生。这意味着加拿大人五个中就有一个是在外国出生;而大多地区这个比例更高,几乎每两个中有一个是在外国出生。在过去五年中,在移民人数增长了13.6%的同时,加拿大本土生人仅仅增加了3.3%。
2 C+ ?" d) {7 ?$ s9 O
- j) v3 H* Q% D6 D W" e7 R `; a按数量来看,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比例最高,达到总移民人数的14%,其次为印度(11.6%),菲律宾(7%),巴勒斯坦(5.2%)。与过去历年的人口普查相比较,2006年度数据显示,来自亚洲和中东国家的移民人数(41%)首次超越欧洲(37%)。6 c7 z0 }& f% L- d4 y
: A, m% F$ I1 O
报告预测说,随着本土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至2030年,来自海外的移民将成为加拿大劳动市场的主力军,负担起养育退休老人的重任。! N: \+ p1 J& m: C- h' G
3 J, Z/ x1 @2 s移民都去了哪里?
- z# V+ s* O- m: u' l7 z% M: p' }0 }3 l0 V5 D: u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加拿大三分之二的移民选择在三大城市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居住。原因在于:大都市经济结构多样化,提供的工作机会和商机多;大城市有成熟的社区文化,能为各族裔移民提供各种社区和健康服务;大城市来自母国的同胞多,便于用母语交流,有助于减轻心理孤立感等等。7 E8 W7 R, k6 I; a, g# ?8 {9 p# J% ^2 j
& n2 B9 @! x- L/ x5 J' T8 n全国有6个城市的外国出生人口占大多数,其中有3个在安省大多伦多地区。与全国5.4%、安省6.6%的移民增长率相比,大多地区的移民增长率高达9.2%,为全国之首。从海外出生移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看,毗邻多伦多的万锦市排第一(56.5%),卑诗省烈治文居次,皮尔区的密西沙加排第三(51.6%),约克区烈治文山第四(51.5%)。多伦多市内则刚好占一半。6 P9 l* e# \2 a6 |" \
5 I( \5 V# A" M L0 o* L
2006人口普查还发现另一个移民流向的趋势:选择在大城市以外市□定居的新移民数量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包括大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昂,另外也有人认为大城市嘈杂,选择到大城市外围城镇居住,而新移民也许为了靠近亲属朋友,从而随之流往小城镇。4 t4 j' V# N# A$ V
2 d% w$ N$ p6 z' w8 I人口普查同时公布了语言使用情况。在大多地区,只有54.1%的居民认为英语是母语,1.2%居民以法语为母语。非官方语种中,以中文(包括全部方言)为母语者占8.1%,接下来是意大利语(3.7%),旁遮普语(2.6%)。
; g' j+ [. V! D6 G( w3 R4 E# v b8 Y( _& l* Q; G/ }; A5 E
加拿大全国人口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由于涉及面广,数据丰富,2006年人口普查结果于今年早前已经公布了总体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家庭,年龄与性别分配情况等等。而本周二主要针对移民及语言情况。在未来几个月内,普查结果会进一步告知民众更多人口相关主题,诸如原住民和有色人种比例,劳动力市场及教育等等的详细情况。
! P, m8 T1 q* h+ Q/ {4 K4 U
7 j1 g( O- v. }- b9 i( I各种族相处是否融洽?- d: { N: ?7 o7 w
! a/ U: _9 p, ]9 V3 J2 D: P大约40年前,加拿大成为世界首个把多文化作为基本国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开国门,向全世界敞开胸怀接纳海外移民的国家。40年过去了,这个决定是否英明?各种族间相处是否融洽?' j/ L; n( D# C
9 \0 [# F- l; F$ M. d' Y2004年,联合国一份种族歧视特殊记录中显示,纵然加拿大人普遍接受和支持多元文化,但生活中的种族歧视事件仍然屡屡发生。
l$ K6 _0 L7 |; ^; v" { C
; p, e. ^6 S1 u1 \/ X7 R* x, G' _比方说,魁省今年跟它的穆斯林民众的关系闹出了不少新闻和争议,先是一月间,魁省中部一个只有1300人的小镇Herouxville,由于移民的不断涌入,率先发布了一个法令,针对移民尤其是穆斯林,列出了被穆斯林民众认为具有“强烈歧视色彩”的管理条例,引起舆论大哗。法令主要包括,不允许拿石头打死妇女;妇女有开车的权利;女警察可以逮捕男犯人;不能烧死妇女;男孩子女孩子可以一起游泳;不能包得过于严实和带武器上学等等。接下来,三月份的魁省足球裁拒绝穆斯林女球员戴头巾出赛;四月时又闹出相似新闻,只是足球换成了跆拳道。: F% Y; D& C( W [
. H0 N3 w3 i: i8 O1 c
华人社区论坛里关于投诉种族歧视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挑个典型的,我们回头看看前段时间的华人在安静小镇钓鱼,遇到本地人蓄意袭击的事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网上有不少文章,这里不再赘述。
, s1 M* t8 w2 M9 x- z1 _0 P& J9 G) T: @3 f; Q
就以上的案例,不论谁是谁非,其中表现得最清楚、最客观的一件事就是:大家背景文化不同,观点不同,你认为是对的,我却认为是错的。在这种前提下,叫最大公无私的清官来判也判不清楚。足球是一项国际运动,有它的明文规定,裁判不让女球员戴头巾从遵守运动规则来讲,难道是错误的吗?但遵守了规则,伤害了某些人的信仰,似乎又说不过去。
0 H1 Y- q w5 \; k0 o9 l6 `' }" ?9 q3 t3 o5 M( T/ U" H! W% ^. G
中国人习惯三五成群,大声说笑,享受大家庭气氛,有没有什么不对?可是打破了小镇的宁静,影响了别人的生活,又成了说不过去的事儿。是不是本地人或主流文化就可以“欺负”外来文化呢?那如何解释蒙特利尔一家YMCA的游泳池被街道对面的犹太教堂要求封窗一事呢?主流文化没有对其他文化作出让步吗?很久以来,为了尊重各个宗教和民族,政府门口可是不让摆圣诞树了。还有就是,许多政府机构大型公司明文规定,它们是提倡多元文化并存的处所,请职员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和文化。
+ ]0 c/ C! d. D* D5 N7 I
; A! a. v l$ ]* r/ n& m! k美伊(斯兰)关系加拿大咨询委员会的Sameer Zuberi认为,作为一个移民来源国众多的国家,不少加拿大本地人难以适应其它文化,尤其是一些宗教色彩浓厚的“奇异”做法。Sameer Zuberi虽然是伊斯兰教徒,但他是本土出生长大的一辈,应该比其他人更深入理解两方,知道如何避免触犯两方文化里忌讳的事情。即便如此,他从小至今,仍被视为异类。所以他选择了目前这份咨询工作,希望可以促进两种文化的沟通和互相谅解。% G! R |' A4 L0 @
/ T' J" g6 L, V+ ^: Y' q3 H在加拿大越来越多新移民涌入的情况下,由于文化碰撞或其他各种原因,种族歧视客观存在着。但是我们要看的是大方向,如果大部分人大部分时候能够互相迁就,互相尊重,加拿大的多文化政策也堪称成功了。为了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得更加和谐,每一方都要作出努力和让步。可以说,习俗的不同是加拿大日常生活中最值得大家注意的事情,如果因此而衍生出什么矛盾,很容易上升为种族歧视乃至仇视的地步,确实有悖加拿大多元文化并存的美好愿望。
: t3 r. M3 |2 v1 |( `
5 W6 _% b/ c2 C/ f2 n; ]再过四年,下一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很有可能五年来的不止一百万新移民。也许在我们口诛笔伐的同时,应该想想如何从自己做起,与别人更友善地相处好每一天。 |
|